李商隐最广为人知的诗歌是《无题》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等耳熟能详的诗句都出自《无题》。
除此之外,那首迷离缠绵的《夜雨寄北》更是人尽皆知,将远游在外的孤独凄清,对家乡的怀念写进了人心里。本文要介绍李商隐的一首诗,虽然并不起眼,但其中的深情并不逊色于《夜雨寄北》,诗名《端居》。
端居
李商隐〔唐代〕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端居”本为闲居之意,没有世俗困扰,没有烦恼萦绕心头,选择一方净土,每日赏花饮酒、读书写文,这是我对古代文人“闲居”的想象,应该是杨万里“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的舒适啊。
李商隐的《端居》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其间充满了凄清寂寥孤寂,悲凉的感受。
远书归梦两悠悠,对于远游在外的人来说,家乡亲人的书信是唯一的慰藉。收到一封书信,得知家里一切安好,感受亲人对自己深深的思念,无论多么辛苦,都能感受到一丝温暖。李商隐也是这样,然而,远方的书信迟迟不到,在这寂寥的秋夜,只剩下虚无和寂寥。
收不到书信的李商隐渴望在梦中见到妻子,梦中短暂的相聚也可以慰藉相思,然而“归梦悠悠”,寻梦不成。
如此情景之下,李商隐也只能“只有空床敌素秋”了,“空床”一词正好体现他思念的人是远方的妻子,能够陪伴自己度过凄凉秋天的只是一张“空床”。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中国人一向含蓄,不会直白热烈地表达情感。如果一个人整天大喊“我好孤独啊”,那这份孤独就显得苍白无力,很少有人愿意相信。
“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如果周围所有事物都是孤独寂寞的,那我们一定会相信这些事物都是受到人的影响。所以古诗词往往都会借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比大声呼喊“我很孤独”更有说服力。
台阶下的青苔和庭中被秋霜染红的树叶,在迷濛的秋雨以及冷冷的清月笼罩下,越发勾起我那悠长的愁绪。
越深的情越需要质朴的语言来表达,这样才能真挚感人。《端居》用朴素的语言表达朴素的情感,打动人心。
你觉得这首诗和《夜雨寄北》相比,哪首更好呢?欢迎留言讨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nadw.com/ylfz/12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