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

探寻田野上的智慧丨蚕宝宝住温室,机器人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张尚武张航实习生张琪玟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浏阳经开区抢抓“东蚕西进”良机,引来浙商创办雅士林茧丝生物公司,建立现代化的养蚕工厂,打造千亿蚕桑丝绸产业。3月28日,记者跟随省蚕科所专家李一平来到雅士林公司,见识了传统蚕桑产业“破茧重生”,智慧养蚕开起新模式。场景一:蚕宝宝吃“营养餐”几千年来,栽桑养蚕天经地义。在雅士林公司,这里的蚕宝宝吃的却是“营养餐”。进入厂区,三个巨大的圆筒仓高高耸立,分外抢眼。工作人员告诉记者,3个圆筒仓分别装着豆粕、玉米、干桑叶等原料,用管道连通一旁的加工车间,每天为蚕宝宝加工“营养餐”。走进加工车间,犹如进入“中央厨房”:豆粕、玉米、干桑叶等原材料经粉碎、称重、配比,加水搅拌均匀,蒸煮1小时左右,外表变得像泥巴一样,这就是蚕宝宝的“营养餐”。“根据蚕宝宝的食量,每天早晚制作‘营养餐’,吃多少加工多少,确保顿顿新鲜。”工作人员按一下按钮,自动传送带把一盘盘“营养餐”送到蚕宝宝的房间,供它们大快朵颐。每天早上7时30分至8时,下午5时30分至6时,是蚕宝宝的进食时间。管理员介绍,最多的时候,蚕宝宝每天吃掉吨饲料。“一天消化吨饲料,这些蚕宝宝的‘胃口’得有多好?”记者吃了一惊。李一平解释,这种专吃饲料的蚕宝宝,是雅士林公司和山东农业大学精心选育出来的,吃得多、长得快,吐丝也更长,蚕茧品质更好,这就是“芯片”的力量。为确保“芯片”的迭代优势,雅士林公司已与省蚕科所开展“产研合作”,选育性能更好的蚕种。场景二:机器人替代“蚕娘”过去,农家妇女采桑养蚕,被称为“蚕娘”。在雅士林公司,除了管理岗位是人工,“蚕娘”干的活都交给了机器人。“公司的蚕房占地60亩、4层楼。”在工作人员带领下,记者从专用通道走近蚕房。蚕宝宝生活的房间要求是无菌环境。记者隔着透明的玻璃看到,30层堆垛的白色塑料筐,紧挨着排列在蚕房内,这就是蚕宝宝居住的“公寓楼”。蚕房内的地板上,每隔几米就有一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nadw.com/ylfz/13145.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265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