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

谁家煮茧一村香


文:杜长明

年,43岁的苏轼在徐州任知州,那年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百姓到城外求雨。

得雨后,他又到城外谢雨。苏轼一路走来,看到农民大旱得雨的田园风光,难抑喜悦心情,不觉来到了离城20里之外的棠张。

棠张是桑蚕之乡,苘麻遍野,桑林饶饶,时值盛夏,正是春蚕已老,茧子丰收的时节,村村有煮茧事。苏轼未到农舍,村头先嗅到蚕茧的清香,这是谁家在煮茧呢?满村都飘满了香气。他好奇地走进村来,隔着篱墙,听到缫丝女郎娇媚悦耳的谈笑声……于是,他吟道:

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这首《浣溪沙》写煮茧缫丝农事活动,带有鲜明的乡土色彩,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风格自然清新,情调健康朴实,韵味隽永,被代代吟诵。

时光过去了年,年的初夏,我循着苏知州的足迹来到棠张,为了领略那一缕茧香。

棠张是解忧公主的故里。刘解忧18岁和亲西域乌孙国,安定边疆50年,从而使她生活过的这片故土在我心目中显得神秘、神圣又神奇。

我伫立于御马桥头,远眺碧波荡漾的瑯溪河水,想象着这条棠张人民的母亲河多年前的模样,暗暗猜思,解忧站过的那块浣纱石,不知流露在何方……

这里是马庄。交通便利,路公交从市区通达。一匹飞腾的骏马雕塑矗立在瑯溪河畔、御马桥头,成为一方的标志。过桥不足百米,就是徐州光彩缫丝有限公司,在这里,张建勇总经理创办了两个富有特色的场馆——徐州桑蚕文化馆和桑葚采摘园。

桑蚕文化馆里漫步,阅读中国桑蚕文化发展史,欣赏汉代桑蚕文化展示,重温丝绸之路的足迹,了解张氏丝织技艺。时值初夏,春蚕尚幼,蚕茧只是展架上的标本。当然,煮茧的香味也只能存留在想象里了。“蚕娘”们熟练而艺术性的操作,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一件件蚕丝被、蚕丝围巾、蚕丝毯、蚕丝睡衣在她们的手下光彩夺目,黛梦雅、解忧故里、瑯溪品牌享誉大江南北,走出了国门。

棠张人把桑葚称为解忧果,可能是为了纪念解忧公主,让这位汉家女儿在遥远的西域吃到桑果能够缓解思乡之忧,抑或是因为桑果甘甜生津,吃了之后烦忧顿消之故吧。走进桑葚采摘园,青的、红的、紫的、白的、黑的,一个个桑葚如蚕宝宝般挂满枝头,有的顽皮地打着滴溜,有的憨态可掬地藏在叶后。边摘边品,其乐无穷。

说起桑蚕饮食,张建勇总经理如数家珍:桑葚酒、桑葚醋、桑果汁、桑叶茶、桑叶面、桑葚干、美容蚕蛹、桑地鸡、桑叶鸡蛋,等等。听来,满口添香。这些产品成了人们追求生态美食的香饽饽。

棠张是千年桑蚕之乡,有桑园近三万亩,除了桑葚采摘园的果桑外,大部分是蚕桑。蚕桑不结果,枝茂叶肥,一眼望去,郁郁葱葱,蔚为壮观,风光里蕴满了农耕文化。同来的几位女士穿梭于桑林间,或采桑、或留影、或嬉戏,忽隐忽现,让我分不清哪位是解忧,哪位是罗敷。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nadw.com/yljj/11069.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265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