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

中亚五国在西安的打开方式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schedule_100357_1/

开箱

长安号“开箱”

这些中亚美食你想尝尝吗?

你的餐桌上是否出现过来自中亚的美食,我们日常使用的百货有哪些运输到了中亚,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小麦与陕西面食结合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中国-中亚峰会即将举行之际,华商报推出长安号“开箱”系列报道,为大家揭开中亚五国进出口产品的神秘面纱。5月12日,我们走近哈萨克斯坦,奶味十足的威化饼干、极具风味的啤酒、日照充足的小麦到底有何吸引力,一起去“开箱”看看吧!

面粉、食用油的原料产自哈萨克斯坦

哈国小麦制成的面粉更符合西北人口味

5月12日上午,华商报记者来到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西安农产品物流加工园区,园区内有面粉车间、大米车间、油脂厂、健康生活体验馆等,在油脂厂内能看到机器正在加工包装菜籽油,在产品包装上能看到原料为非转基因油菜籽。展示台上还放置了哈萨克斯坦小麦、包装好的面粉等。

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副总经理刘志平介绍,油脂厂加工的食用油原料其实是产自哈萨克斯坦,在当地爱菊集团建设了油脂加工厂,收购油菜籽后压榨成油,再通过中欧班列运回西安,精加工后灌装进入市场销售。“除了食用油,现在爱菊销售的面粉原料基本也都是产自哈萨克斯坦的小麦,口感相比国内小麦有较大区别。哈萨克斯坦小麦属于原种春小麦,亩产只有斤,是在黑土地上纯天然自然生长的,当地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有利于小麦蛋白质、面筋质的堆积,口感更劲道,更符合西北人对面食的要求,尤其适合做拉条子、包饺子,但是这种面粉和面后醒发时间要长一些,需要二次醒发,如果操作不好,可能会觉得面太硬了。”

从进口小麦到特色食品酒水

越来越多的哈萨克斯坦食品出现在中国

刘志平介绍,爱菊集团的主营产业是粮食,年左右尝试进一步打开哈萨克斯坦小零食的销路,这次尝试是因为集团有爱菊厨房,需要丰富爱菊厨房的产品,之前只有主食、调料等产品,很少有零食,担心消费者会觉得乏味,引进中亚国家尤其是哈萨克斯坦的小零食,可以满足国人更多的消费需求。“我们在哈萨克斯坦有园区优势,在当地的员工会实地调研,选择在当地销量领先的产品进行精选,并去工厂实地考察,最终选择了四类产品。”

在爱菊集团健康生活体验馆内有售卖各国的食品,其中来自哈萨克斯坦的主要有四大类,分别是笑脸饼干、蜂蜜、威化饼干、啤酒。

“现在只有爱菊集团进口了哈萨克斯坦的小食品和啤酒,因为目前还是在尝试阶段,货量都比较少,也没有发往国内其他地区,只在陕西试销。”刘志平说,这些产品的优势是在市面上找不到同类产品,因为这些都是哈萨克斯坦本地的品牌,经过调研考察最终选择了当地人爱吃的产品,味道相比大企业的会更正宗,配料更简单、添加剂少,蜂蜜配料为原产地的草本有机山蜜,笑脸饼干吃起来麦香味会更重,奶油味的威化饼奶香味也更浓郁,啤酒的麦芽度更高、更有味道。“哈萨克斯坦的啤酒去年我们进了一批货试销,反响还不错,卖完后最近又预定了三个集装箱,5月4日刚到了一集装箱,一共有2.4万瓶。之后还会根据销量,调整进口的货量。我们将哈萨克斯坦的有机产品带回来,也会将好的设备、技术带出去。”

据了解,下一步,爱菊集团将打造中哈农业合作平台,构建中哈两国农畜产品产销优势互补发展新格局,发挥陕西农业科技力量推动哈萨克斯坦农机、农技、畜牧生产等全面提升,筹建饲料加工厂、食品加工厂、牛羊肉加工厂等,助力哈萨克斯坦农工综合体领域高质量发展。

长安号中亚五国开行量达列

近期出口的多为空调、汽车整车等

5月12日,西安自贸港建设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小军介绍,年11月,首列中欧班列长安号正式出发,开往哈萨克斯坦。十年来,长安号累计开行超过列,其中,中亚五国开行量达到列,运输货物覆盖汽车、粮食、日用百货、非遗文创等不同种类,有力促进了中国与中亚五国的互联互通。

长安号出口的货品从最初的工程机械、装饰装修材料逐步扩展到机械设备、家用电器、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配件等高附加值产品,以及服装、红酒、母婴、快消品、粮食等。进口货物从最初的棉纱、绿豆扩展到如今的粮食、粮油、食品、矿产、牛皮等多品类货物。

据了解,年中亚报关单统计出口货物前几类为:工业原材料、机械设备、日用百货、五金配件、家居家装、纺织品日用品、汽车及配件、白色家电、轮胎、食品、光伏组件等。

袁小军介绍,现在中欧班列一个月出口的有40多列,进口的在15列左右。“从哈萨克斯坦进口最多的是粮食作物,比如小麦、大麦,还有矿产类、资源类的货物;从乌兹别克斯坦进口的主要为绿豆、棉纱、牛皮。近期从国内出口到中亚的货物主要是空调、制冷机、机械设备、汽车整车、日用百货等,未来我们计划从中亚地区进口肉类产品,比如牛肉、马肉、羊肉等。”华商报记者田睿赵彬文/图

开逛

哈萨克斯坦留学生逛西大博物馆

看到“鎏金铜蚕”感叹“太幸运”

21岁的由娜丝佳来自哈萨克斯坦,是西安交通大学的留学生,大学本科一年级,读商务汉语专业。5月14日,华商报记者带着由娜丝佳来到西北大学博物馆,在这里她看到了丝绸之路的历史,激发了她浓厚的学习兴趣。

“我要好好研究其中的奥秘”

在西北大学博物馆,由娜丝佳看到了国家一级文物汉代鎏金铜蚕,鎏金铜蚕小小的,外形是蚕的模样。了解了鎏金铜蚕的文物价值后,由娜丝佳连连感叹:“现在在我们国家,丝绸很方便就能买到,这都是得益于古代的丝绸之路。我知道有蚕才有丝绸,我要好好研究其中的奥秘。今天在这里看到这件珍稀文物,真是太幸运了!”

华商报记者从西北大学博物馆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nadw.com/yljj/14003.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265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