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江夏金口的特色美食,是江夏美食中的一道旖旎的风景
提到武汉江夏的美食,除了驰名中外的鲜味十足的梁子湖武昌鱼、人称“水上人参”的江夏子莲、寓意美好的年货江夏糯米丸子、鲜美营养的江夏五里界红烧甲鱼外,还有一堆小众的江夏金口的系列美食,以前都没怎么听说过,就更没有品尝过了,来江夏金口一一体验以后,真的是感觉江夏美食的旖旎风景在金口。那些江夏金口的低调美食虽然隐藏得很深,但我还是愿意来带大家一起看看那些有家的温暖味道的金口美食吧。
香甜酥脆的江夏金口米泡糕
金口米泡糕以其食不粘牙,香甜酥脆,老幼咸宜而闻名。其制作人是金口镇的漆姓两兄弟。民国初年,漆氏两兄弟在金口经营米泡糕、油糍粑、油香、鸡冠饺子等,当时的生意很是红火。这一传统手艺得以在金口流传下来,并有所发展和创新,如在米泡糕中加人少许芝麻,变成芝麻米泡糕,使其味道更加的别具一格。
一开始吃金口米泡糕时,感觉有点像我们平时吃的米糕,但米糕没有金口米泡糕那么可口、那么香,主要是因为米糕是用大米制作的,而金口米泡糕是用糯米制作的,而且制作工艺很精良。
米泡糕的传统做法是:将糯米用清水淘洗2次后,再用温水浸泡2小时,然后捞起沥干;在铁锅中放入菜油1千克加热后,将糯米分次放人锅中炸熟,捞起滤油。铁锅中留少许热油,加人白糖0.5千克、饴糖0.25千克,加热拌匀,然后将炸好的米泡糕倒入锅中,搅拌均匀,起锅后,切成糕状。
米泡糕一般切成长3厘米、厚1厘米、宽2厘米的片状,这样的小块米泡糕拿在手上吃起来方便。现在的米泡糕中加进了少许芝麻后,使其又香又甜、酥脆可口。
别具一格的江夏金口线粉
金口线粉的生产始于清末民初。据史书记载,民国时期在江夏金口有12家线粉作坊。线粉为金口传统名产之一,畅销武汉、湖南等地。金口米线主要原料是蚕豆、豌豆。其制法独特,做工讲究。
去江夏金口第一次吃线粉时,感觉与云南昆明的米线有点像,但吃的过程中感觉又比米线更香、更有味道,看了介绍后,才知道金口线粉是用蚕豆、豌豆制作的,难怪比米线更好吃。
具体做法是:首先将蚕豆、豌豆放入大缸中用水浸泡,淘洗干净;然后,将蚕豆、豌豆加适量冷水磨成糊浆状,用布袋将磨好的豆浆过滤去渣,再将滤出的浆水倒入缸中沉淀,隔日后去掉沉淀浆上的清水;第三步,将沉淀的浆液装入布袋中吊干成坨;第四步,将粉坨碾细成粉末,晾干后,用凉水拌匀,再用沸水(即开水)搅成黄粉状;第五步,将搅拌好的糊状浆粉装入漏瓢,漏落入沸水锅中即成粉丝;最后一步,用小竹竿将锅中的粉丝捞起用凉水过滤,晒干后即成干线丝粉了。
金口线粉的特点是;线粉丝条均匀柔韧、玉白光亮,放在锅中煮食不糊汤。做凉菜(即凉拌粉丝)也很简单:将线粉放入热水中浸泡半小时后,放入沸水中煮2~3分钟,滤去水分。切成3~5寸长一截,再加佐料和大葱,一盘凉拌粉丝就做好了。
鲜香软嫩的江夏金口黄肉
金口黄肉是用猪肉精心制作而成,它选用新鲜上好的猪里脊肉(或通脊肉),切成长约一寸、宽约半寸的肉块,用鸡蛋、豆粉给肉块上浆,然后把猪油倒入锅中煎沸,将上浆的肉块放人锅内爆油起锅,又加入鸡汤、精盐,煮15分钟起锅,盛入盘中,经蒸笼蒸一小时;后放入锅内加香菇煮沸,用湿豆粉勾芡拌匀。
相传湖广总督曾经到金口考察,来到餐馆吃饭,当伙计端上一盘肉时,色黄如鸡,满房飘香,湖广总督吃时,一嚼即烂,软嫩鲜香,大加赞赏,问老板这是什么肉,老板答:“猪肉”,湖广总督说:“不是鸡肉,胜似鸡肉,就叫黄肉吧。”
我们去江夏金口吃黄肉时,一开始也是没吃出是猪肉,以为是鸡肉呢,等看了金口黄肉的相关介绍后,才知道竟然是猪肉制作的,也有这么好的味道。
江夏金口的美食还有很多,如金口生炸丸子、金口烧腊及金口炙骨等等。听到这里,你是不是已经坐不住了,嘴馋了,口水都要流出来了,想立马品尝到这些美食,那就赶快来江夏金口亲自逐个体验一下吧,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领略江夏之源#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nadw.com/yljj/14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