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

好多年了,学校为啥还在用养蚕折腾家长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每年,一到三、四月份,杭州一群小学生又要开始养蚕了。这其中有乐趣,也有烦恼,对家长来说,找桑叶的经历也是一言难尽……有家长爆料称:盒马鲜生上看到一款预售产品——新鲜桑叶,20克售价9.9元,一斤桑叶卖元……(3月27日《都市快报》)一到春天,一些学校便让小学生在课外时间完成养蚕的“科学作业”,目的是引领孩子们在课外进行有目的的、系统的、持久的观察和实验,以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珍爱生命的理念。而小学科学教材里有一个单元,重点讲解蚕的一生,要求学生了解蚕的生长发育过程,观察并记录蚕的生长发育情况。这样说来,这项颇具传统色彩的“科学作业”看上去很有意义。不过,看上去“很有意义”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最重要的,还是要看是否切实可行。一方面,在目前教育背景之下,孩子们的课业负担较重,放学回家之后要完成许多作业,实在抽不出时间来关心“养蚕”事务,于是,养蚕一事就常常落到家长的肩头。这从网上许多家长的吐槽之声就看得出来。另一方面,即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养蚕任务,可是蚕宝宝的食物——桑叶,在城市里却很难找到。学生的精力毕竟有限,于是,最终,只能将搜寻桑叶的任务交给家长。接下来,家长们便到处奔波去找桑叶。有在群里咨询哪里能找到桑叶的,有向亲朋好友求助的,有直接从网上购买的,不一而足。于是,本来是一件要求学生亲自饲养并通过观察写出观察记录的有意义的活动,最终变成家长一边吐槽一边奔波的“闹剧”,其情其景,或许是教育者没有想到的。教育的对象是学生,不折腾家长是教育最基本的良知。所以学校在布置这种作业之前,就应该预想到如此作业有可能沦为“家长作业”。而实际上,学校给小学生布置“养蚕作业”而引发家长吐槽,已经不是一年半载的事了,早在年就有家长吐槽这件事情,但不知为什么,几年之后,要求孩子们课外“养蚕”的事情还在上演。平心而论,学校培养孩子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精神,是值得称道的事情,但是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不能想当然。其实,学校完全可以腾出一间教室专门供养蚕宝宝,让同学们集体饲养,共同观察,一样能培养他们热爱科学、细心观察的精神品质。让孩子们一起为蚕宝宝的生长发育而努力,还能培养孩子们团结协作的优秀品质。记得笔者上小学的时候,班主任就从家里拿来一只小兔子,让我们集体喂养,共同观察,当时感觉挺有趣的。笔者认为,养蚕,也该如此。文/曲征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nadw.com/ylly/15276.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265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