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

家蚕蝇蛆病的辨别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有名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1.病原本病病原为多化性蚕蛆蝇,属双翅目,寄生蝇科,追寄蝇属,学名:家蚕追寄蝇(Exoristaxorbillanswiedemann),是完全变态的昆虫,一个世代经卵、幼虫、蛹、成虫4个发育阶段。多化性蚕蛆蝇除寄生家蚕外,还可寄生于柞蚕、蓖麻蚕、天蚕及樗蚕。它又是一些害虫的天敌,能寄生于松毛虫、桑毛虫、野蚕、桑尺蠖等10多种鳞翅目昆虫的幼虫。该虫一年发生的世代数,在我国东北、华北为4—5世代,华东地区一年6—7世代,华南地区一年10一14世代。每一世代经过时间,在25℃时需25—30日,20℃以下需35—40日。各阶段的历期,在25℃下,成虫期6—10日,卵期1.5—2日,幼虫期在5龄蚕体内寄生4—5日,蛹期10一12日,越冬蛹在土中可长达数月之久,以度过冬季。江苏、浙江每年5月中下旬,华南地区3月下旬第l代成虫就开始羽化。羽化后的蚕蛆蝇,栖息于竹林、蔗地、桑园、果树及野外树木草丛中,在蚕室附近较集中。羽化后经卜2日后始行交配。一般情况下,雌蝇交配后的次日开始产卵,凭着家蚕等寄主的气味而飞近,骤然降下伏于寄主身上,用腹部及其产卵管上的感觉毛找寻适当的产卵位置,迅速产卵,旋即飞走。一般每次产1粒卵,产2粒以上的较少,个别情况1条蚕身上有被产下7、8粒卵的。产卵期持续4—6日,以最初4日产卵最多。在高温、晴朗、无风的天气产卵较多,低温、阴雨天气产卵少或不产卵。日间以中午产卵最盛,早、晚产卵很少。每只雌蝇体内能形成粒卵,一般可产下—粒,产卵结束即死去。刚产下的蝇卵粘附于蚕体表面,在25℃环境下约经36小时孵化成幼蛆。孵化前卵背面略显凹陷,幼蛆用门钩在卵腹面咬穿一孔,再锉开蚕的体壁钻入体内寄生。以后卯壳背面凹陷处成一小孔,即为蛆的呼吸孔。幼蛆侵入蚕体后寄生在体壁与肌肉之间,以脂肪体及体液为食料迅速长大。由于蛆体对组织的破坏而引起蚕的防御反应,蚕体液中的颗粒细胞及伤附近的新增生组织将蛆体包围,形成一一个喇叭形的鞘套。鞘套随着蛆体的成长而延长、加厚、变黑。由于蛆体的前部不断活动,鞘套仪包围蛆的后半部。此时外观鞘套就是蝇蛆病的病斑。随着蛆体的成长,病斑也随之扩大。蝇蛆成熟后,从病斑附近逆出。但蚕死后蛆体不论成熟与否均于翌日离开尸体。脱出的蛆体有向地性及背光性,借助环节的蠕动而入土化蛹。从脱出到形成围蛹,夏季仅需5—6小时,春秋季需12—24小时。一般入土深度为2.5—4cm。2.病征蚕从3龄起至5龄上蔟均可被蝇蛆寄生。被寄生后,最明显的症状是在被寄生部位出现一个有孔的黑色大病斑。幼蛆孵化侵入蚕体内数小时后即显现病斑,初时较小、色淡,以后随蛆的成长逐渐增大,颜色变为黑褐色,病斑周围体壁呈半透明状。蚕体上每寄生1只蝇蛆就形成一个黑斑。黑斑出现后,仔细察看会发现上面粘附着一个白色的蝇蛆卵壳。由于蛆体生长迅速,或因蚕的肌体组织被咬食而受损伤,常导致有病斑的环节肿胀甚至向一侧扭曲。病蚕死亡时间与蛆体寄生的迟早有关。3—4龄蚕被寄生,多数在4眠眠中不蜕皮而死亡;5龄前期被寄生的蚕,大多不能上蔟结茧而死亡,即使个别蚕能上蔟,也多是加速发育形成的个体较小的早熟蚕,上蔟后结成薄皮烂茧;只有在5龄后期被寄生的蚕才能完成营茧或化蛹后死去,但无化蝶者。蝇蛆病蛹的体壁上同样在寄生部位出现黑斑。被蝇蛆寄生的病蚕、病蛹死后尸体变黑腐烂。成熟的蛆咬破蚕的体壁脱出,如蚕已经结茧则咬破茧层脱出,成为蛆孔茧,不能缫丝。如茧层厚蛆体不能咬穿茧层,则成为“锁蛆茧”,缫丝时断头多。蚕蛹因蛆害死于茧内,则成污染茧,也不能缫丝。生产上在上蔟前有时能看到个别蚕体变紫蓝色,这也是被蝇蛆寄生的蚕,是由于病蚕体液被氧化变成紫褐色的缘故。撕破蚕的体壁,可找到寄生的蝇蛆。从外观诊断本病比较容易,主要检查蚕体上特有的病斑和有无蝇卵或卵壳,如有,即可诊断为蝇蛆病。

一叶知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nadw.com/ylly/677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