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

陕西老农捡到一条金蚕,拒绝2万收购,


常常有人这样形容我国的陕西西安——“随便一锄头下去就是文物,再一锄头下去就是古墓”,作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都城”,西安先后被13个朝代选中,成为都城,确实是个风水宝地。这不,年的一天,一位陕西的农民在河里淘金,摸着摸着,摸到了一个“小东西”,他小心翼翼地把它捡了起来,擦干净它身上的泥巴,金色的光芒散发了出来……这下可不得了,“农民谭福全挖到宝贝”的消息快速扩散开来,十里八乡的人都跑去他家凑热闹,看看老谭准备怎么处理这个“宝贝”。毕竟是在宝地陕西,到处都是文物贩子,听到消息的他们纷纷赶来谭福全家。看过宝贝以后,一个文物贩子出价元,农民老谭和在场的“观众”发出惊呼;另一个文物贩子出价元,大家又是一阵惊呼;最后一个文物贩子嘴里蹦出了“元”,大家都不作声了,其他文物贩子也准备撤退了。在上世纪80年代,2万元是啥概念啊?老谭一个农民,不吃不喝干一辈子活儿都攒不到,你说不心动,那是不可能的,当时老谭内心非常纠结,卖给文物贩子,全家大半辈子不用愁了。但他突然想起了文物专家来他们县宣传过“文物保护知识”,他下了决定。老谭送走了文物贩子,老乡们念叨着:“2万元老谭都不卖,看来对价格还不满意!”老谭不理会他们的闲言碎语,关上了家门,呆呆看着“宝贝”,片刻后,他开始收拾行李。谭全福拿出积蓄,又借了点钱,小心翼翼地把“宝贝”包好,带着钱和蚕,老谭出门了,谁也不知道他去干什么。不久,老谭站在了陕西省博物馆(现陕西历史博物馆)门口,找到了馆长,把“宝贝”交给了他,说要无偿捐宝。打开布包,里面是一只小小的“金蚕”,见多识广的馆长立马组织了鉴定小队,开始对它研究。这条“金蚕”全长5.6厘米,胸围1.9厘米,胸高1.8厘米,首尾9个腹节,肥肥的小蚕正仰着头在吐丝,造型有趣,栩栩如生。经过鉴定,这条“金蚕”来自于汉代,是“鎏金铜蚕”,定为国家一级文物。鎏金铜蚕的现世,大大填补了中国考古界的一个空缺。《邺中记》写道:“金蚕数十箔,珠襦、玉匣、缯彩、军器不可胜数。”可见这种“金蚕”在当时非常受欢迎,而且《邺中记》里的“金蚕”是在齐桓公的墓里发现的,距今约多年,早于汉代。等到汉武帝派张骞开辟著名的“丝绸之路”,我国古代的养蚕业已经非常发达、成熟了,加上鎏金工艺的发展,这条汉代“鎏金铜蚕”就出现了。陕西博物馆的专家们都非常激动,这时候馆长突然想起了送来“鎏金铜蚕”的老谭,才知道老谭的路费都是借来的!馆长立马和领导商量,给了老谭元当奖励。从此,“鎏金铜蚕”就待在了陕西省博物馆里。年5月14日,我国“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讲到了“丝绸之路”和这条见证千年历史的“鎏金铜蚕”,一夜之间,小小“蚕儿”走红网络,成了个“网红”。很多人不知道这条“鎏金铜蚕”背后的故事,农民老谭的爱国精神值得我们尊敬!参考资料:《石泉县志》《邺中记》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nadw.com/ylqz/14234.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265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