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北部、东部、南部、东南部、西部、中部6种方言,其中包括5个次方言,25个土语。
彝族
彝族主要分布在滇、川、黔、桂四省(区)的高原与沿海丘陵之间,主要聚集在楚雄、红河、凉山、毕节、六盘水和安顺等地,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统计,中国境内彝族的人口数为万人。
彝族的来源众说纷纭,主要有北来说、南来说、东来说和云南土著说等,学术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北来说。据汉文和彝文历史资料记载,彝族先民与分布于西部的古羌人有着密切的关系,彝族主要源自古羌人。
我以时间为轴,梳理了一下与彝族有关的族群迁徙。
年前西陵氏进入成都平原。
西陵氏是从茂县云盘山遗址翻山进入。
西陵氏进入路线
西陵氏入住桂圆桥遗址、联合遗址。
年前西陵氏开创三星堆遗址一期。
年前,西陵氏筑宝墩古城群落。
宝墩遗址
年前,蜀山氏等族群进入成都平原后继续南下,入住云南昭通。昭通古名朱提(读音:shūshí)。还有些古羌族继续南下,进入了中南半岛(交趾)。
公元前年,黄帝由陕西南下,娶嫘祖、造蜀字、封蚕丛,把四川盆地由西陵国变为蜀,将西陵氏改称蚕丛氏。
黄帝与嫘祖像
黄帝和嫘祖在蜀生活了十三个年头,为统一中原做足了准备工作。
公元前(丁酉)年(黄帝44岁),黄帝34年。轩辕忧天下之苍生,惜别西陵氏部众,带领主力从华、夏、蜀三路回师陕西。嫘祖随轩辕北上,带来了蚕桑技术。
公元前年,黄帝取得了全国政权。末任炎帝姜榆罔弃爵南迁湖南茶陵县。追随姜榆罔的势力渡江南迁,住地遍布长江以南至中南半岛(交趾),这片广大区域。
公元前年,姜榆罔逝世,南方群龙无首。
湖南炎帝陵
公元前年,黄帝与嫘祖的次子昌意,放弃对帝位的继承,南下与蜀山氏结盟。
昌意与昌仆的神主
昌意与蜀山氏一起做南迁炎帝势力的统战工作,扶持颛顼成为南迁炎帝势力的幼主,安定了南方。
年幼的颛顼被黄帝接到中原,开始了他在中原和东夷的求学之旅。
颛顼登上帝位,实际统一了中华,创立了九州。他把他的儿子们分封在长江以南至中南半岛的广大区域,加快了民族融合。
颛顼像
约在公元前年,颛顼“封其支庶于蜀,是为侯伯”,即为蜀中柏灌侯。开启了宝墩文化第二期。
柏灌治蜀不到两百年。因其第六代子孙鲧,治水无状,受真牵连,柏灌全族被帝尧“殛鲧于羽山,以变东夷”。
鲧的神主
约在公元前年,柏灌全族被流放到山东羽山。之后便上演了大禹治水。
约在公元前年,居住在若水的昌意子孙奉调北上,开始了鱼凫治蜀。鱼凫族暂住宝墩古城群落,是为宝墩文化第三期。
鱼凫城
公元前年,大禹登上帝位。被流放的柏灌族部分子孙由山东返回,开启了宝墩文化第四期。鱼凫继续治蜀,移居三星堆遗址第二期。
禹子启创立夏朝。夏朝在中原执政四百七十一年。禹的子孙中,希慕遮一支融入东夷,传承了东夷文化。
希慕遮像
约在夏朝迁都二里头时,夏朝在祖地成都十二桥遗址建立陪都。公元前年,夏朝陪都建成,宝墩古城群落的居民迁往陪都,宝墩古城群落废弃。
公元前年,商汤发动鸣条之战,夏朝被分裂为半壁夏朝和商朝。
鸣条之战
公元前年,鸣条之战,夏桀战败。希慕遮追随兵败后的夏桀逃到南巢。夏桀希慕遮一行。乘船逆长江而上抵达朱提(读音:shūshí)后,过若水,由“旄牛徼外”入“邛之卤”,把半壁夏朝的都城迁入了夏朝的陪都。《蜀王本纪》记为,杜宇(夏桀的化名):“从天堕(从天子子的宝座上跌下来),止朱提”(读音:shūshí),入蜀自立为王。夏桀在三星堆扩建了夏后氏、鱼凫氏的祖庙。
半壁夏朝疆域猜想图
盘庚迁殷后,商朝中兴,商朝军队在长江中游渡过长江,占领颛顼子孙的大片土地,大批难民递江而上进入巴蜀。时任望帝把他们安置在巴。《蜀王本纪》记为“鳖灵(族)死而复生”生。这群难民中,有鳖灵和屈原的祖先,他们都是颛顼子孙。
公元前年,武王伐纣。半壁夏朝派出牧誓八国助周武王伐纣灭商。商朝间谍施展报复,放火烧了三星堆夏后氏的祖庙。伐纣胜利后的献俘仪式,被迫改在金沙遗址举行。
屈原的祖先,因伐纣有功,被周封为子爵。在半壁夏朝和周朝的默许下,带兵打回老家去,建立了楚国。
望丛二帝像
公元前年,末任望帝,把政权禅让给了另一支颛顼子孙开明氏。笃慕一气之下,率三个老婆和六个儿子南下昭通。回到了女老祖蜀山氏之女的家乡。开始了六祖分宗。形成了彝族的南支。
六祖分支地
彝族的北支仍居“邛之卤”。
公元前年,秦灭古蜀,古蜀居民向南逃亡,彝族北支被驱入若水。有的向云南逃亡,居住在云南,有的逃入了中南半岛。
《史记·西南夷列传》:“始楚威王时,使将军庄蹻将兵循江上,略巴、黔中以西。庄蹻者,故楚庄王苗裔也。蹻至滇池,地方三百里,旁平地,肥饶数千里,以兵威定滇属楚。欲归报,会秦击夺楚巴、黔中郡,道塞不通,因还,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庄蹻也是颛顼子孙,这一支也与彝族有关。
蜀山氏南迁在年前、炎帝姜榆罔的势力南迁、昌意降居若水在年前。日子久了都成了土著。金沙江两岸的若水、昭通都是四千四百年前彝族聚居区,自然是土著民族了。
五千年沧海桑田,彝族在全国范围内迁徙流动,东西南北说、羌族说、蜀人说、土著说、东夷说皆有道理!
易谋远教授的论文
但更值得点赞的是易谋远教授的,彝族起源的主源是以黄帝为始祖的早期蜀人说!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nadw.com/ylqz/14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