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http://m.39.net/pf/a_6113618.html明
星
导
师
作者均来自于,旨在为提升中国孩子科学核心素养、让孩子爱上科学探究、培养孩子创新和实践能力的 导师。导师是传播者,更是唤醒者。这些 的导师们,在自我成长的同时,切实有效地推动了家庭实验室教育项目的开展和实施。
如果你想做一份不一样的事业,每天因热情和使命驱动,希望在科学教育的领域中探索,分享和传播,欢迎你加入,参与探讨“家庭实验室”的开放与创新,为科学教育的梦想插上高飞的翅膀!
论
文
推
荐
论文题名:《小学生也可以在家里做科学实验》
论文文体:论文文体B
教材版本、册数:新科版小学科学
作者:赵景存
此文发表在《现代教育》年 期
温州市教育局.温州大学联合主办
作者简介
赵景存
赵景存,高级教师,家庭实验室联盟导师,从教小学科学。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家庭实验室的实施与指导,学生作品多篇荣获省、市级奖。同时潜心教学研究,撰写教学论文及家庭实验室指导案例有40多篇,其中有30多篇荣获全国、省、市级奖或在刊物上发表。
小学生也可以在家里做科学实验
——述家庭实验室指导方略
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赵景存
内容摘要
家庭实验室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作者从家庭实验室活动的意义、原则、指导内容等方面,对有效实施家庭实验室的意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认为开展家庭实验室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能力,从而实现了成功教育的价值。
关键词:家庭实验室;实施意义;实施原则;
实施内容;实施效应
前言
“家庭实验室的创办,是加强少年素质教育的创新尝试,希望不断取得新的成效。”[1],——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的重要批示。家庭实验室是开放性的研究课题,立足于课堂,延伸于课外。家庭实验室研究项目不局限于课堂教学,是弥补常规科学课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足,实现了人人参与、人人发展、人人都能享受成功的教育价值;又是培养学生科学意识、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主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家庭实验室给了孩子充分施展才华的舞台,拓展科学探究空间,让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进一步培养。我校在实施家庭实验室计划以来,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从而实现了成功教育的价值。
二、实施家庭实验室的原则
1、普及性原则。家庭实验室给每一位学生公平的创造了参与科学研究的机会,避免了常规科学活动无法人人参与的缺陷。达到人人参与、人人发展的目的。
2、广泛性原则。家庭实验室能将科学教育走入班级、走入家庭、走入社区,让更多未成年人进入科学普及的领域,让科学的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3、实践性原则。家庭实验室能给孩子充分施展才华的舞台,让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进一步培养。
4、探究性原则。“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通过家庭实验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三、实施家庭实验室的指导内容
“家庭实验室”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家庭为活动地点,以实验、观察、制作为主要方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利用废旧的材料,在家里找到固定的地方,在这里摆上自己喜欢研究的东西,然后做自己喜欢的研究。学生的家庭实验材料简易,操作简单,要求通过实验能总结实验结果即可。在指导研究内容上主要有三大途径:
,以课堂教学内容(新科版义务教育科学教材)引发的探究活动。如:
1、三年级家庭实验指导内容:
(1)实验之一:种子发芽系列活动
如,“光照对绿豆种子发芽影响的实验”、“水份对绿豆种子发芽影响的实验”、“温度对绿豆种子发芽的实验”、“花生发芽实验”、“魔豆发芽实验”、“香蕉种子发芽实验”、“土豆发芽实验”等等。
(2)实验之二:蚕宝宝生长系列活动
如,通过养殖蚕宝宝活动的过程,观察“蚕宝宝的生长变化”及了解“蚕的生命周期”,进而研究“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及“我们的生命周期”等。
2、四年级家庭实验指导内容:
(1)实验之一:探究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
如,“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糖?”、“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等。
(2)实验之二:电路探究活动
如,指导学生做一个十字路口的红绿灯模型,指导学生设计一座属于自己的房屋模型,并且安装照明电路等。
3、五年级家庭实验指导内容:
(1)实验之一:制造赛车活动
如,“赛车创意设计活动”及“学生制造自己的赛车模型”,并组织全级段进行比赛活动等。
(2)实验之二:模仿古人对时间的测量的研究系列
如,“制作用水测量时间的装置”、“作一分钟计时器”、“做一个钟摆”等。
4、六年级家庭指导内容:
(1)实验之一:以“桥”为主题的探究活动
如,指导学生怎样利用5张废旧报纸建造出一座能让质量是0克的赛车模型开过的桥。
(2)实验之二:物质的变化研究系列
如,研究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怎样控制铁生锈的速度等研究活动。
第二,以全段性集体组织的公众研究活动。
如,三年级——种植凤仙花;四年级——水质污染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环境调查研究;五年级——制作太阳能赛车;六年级——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等活动。
第三,以学生独立进行的课外探究活动。
课外探究活动指一些学习有余力的学生,在学习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能在家里可操作的拓展性的研究课题。大体上在如下的领域里进行实验研究:
1、物质科学领域
引导学生进行的物质科学领域探究活动,以生活中的物理、化学为内容来源
进行引导。选题分为公用选题和自主选题两部分。公用选题由教师根据科学教材进行设计,比如“奇妙的声音”、“寻找淀粉的探究”等等。
2、生命科学领域
生命领域的探究活动结合动植物的种植与养殖,开展一些孩子们喜欢的项目,如“家庭养殖鸭子的实验”、“天竺葵的生长探究”等等活动。
3、地球科学领域以及岩石科学领域
这部分的家庭实验活动,主要是帮助建立家庭岩石博物馆的形式展开,让学生通过采集岩石矿物标本,并整理与分类,贴上标签,把自己的实验室建成一个家庭岩石博物馆。比如,杨赛程同学建立的家庭水晶博物馆,在这个水晶博物馆里陈列了他从全国各地旅游途中采集和搜集的水晶标本。
四、实施家庭实验的指导范例
例如,四年级学生在《面包发霉了》一课学习之后,学生提出较多的问题与疑惑,他们的问题是:面包上怎么会有霉菌?霉菌生长与哪些因素有关?长了霉菌的食物还能吃吗?霉菌会传染吗?……为了解决这些有价值的问题,于是我结合教材内容,指导学生开展面包发霉的家庭实验研究活动。
实验指导过程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看到过许多发霉的食物都会生长霉菌,上节课我们在显微镜下观察了霉菌,并看到的霉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那霉菌的生长会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你能提出提问与猜想吗?
生1:我想了解霉菌是怎么形成的?
生2:我的猜想:面包发霉可能与水分的多少、温度的高低、光的照射等条件有关。
师:同学们的推想是否正确,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来验证。那么你们能设计实验方案吗?
生1:设计霉菌的生长与水分的多少有无关系的实验。
生2:设计霉菌的生长与温度有无关系的实验。
生3:设计霉菌的生长与阳光照射有无关系的实验。
(全班交流设计方案,小组修改设计方案。)
师:现在根据你们设计的实验方案,自己动手实验。要求每天观察记录面包上霉菌的生长情况。
学生研究报告案例
四(8)朱婧墨
研究课题:霉菌的生长与哪些因素有关?
我的猜测:面包发霉的可能与水分的多少、温度的高低、光的照射等条件有关。
实验材料:干面包四小块、滴管、水、4个塑料袋、牙签等。
研究方法:对比实验;观察记录;查阅资料等。
研究过程:
(一)把4个塑料袋分别编号1、2、3、4,用牙签在每块面包上放一些霉菌。
(二) 组:让第1块面包保持干燥,在第2块面包上滴10滴水,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密封塑料袋口后放在桌上。
(三)第二组:在第3块和第4块面包上都滴10滴水,也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密封袋口。然后,把第3块面包放进冰箱的冷藏室中,第4块面包放在温度较高的地方。
(四)实验记录:
结论与分析:
从上面观察记录表可以看出,第1块干面包和第3块放进冰箱冷藏室的面包霉菌生长最慢,第4块面包放在温度较高的地方霉菌生长最快。这是为什么呢?我查阅了许多资料,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霉菌生长要适宜的湿度、温度和充足的空气。干面包显然水分较少,不适宜霉菌的生长,而加了水的面包放在温度较高的地方为霉菌的生长提供了充分的条件,所以容易发霉,且霉菌长得很快。
五、实施家庭实验室的效应
1、家庭实验室像一个“集装箱”,从简单到复杂的实验活动都包括在其中,学生可以根据个体能力差异随意进行选择,从而体现了差异教学的理念。并在活动中,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得数据作简单的对比、归纳。同时,学生依据所得到的有关的结论,作出合理的推理,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2、家庭实验室的开展改变了传统的学习习惯,打破了书本、课堂的限制,引导和鼓励学生热爱生活、参与社会、走进科学。学生在活生生的生活场景中去自我实践,拥有锻炼和实践的机会,开拓了眼界,提高了能力。
3、家庭实验室的开展能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他们在活动过程中学到了在课堂上、书本中所学不到的知识。真正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知识离不开实践的道理。而且他们去了解社会、贴近生活、融入生活,将生活和学习融为一体,又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离不开科学。
文献引注:
[1]俞水,刘宁.温州实验小学引发一场直抵内核的科学教育革新[EB/OL].中国教育新闻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nadw.com/ylqz/5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