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多数蚕种场地处城区或城市近郊,基础设施配套,土地资源丰富,但国有性质居多,改革创新活力明显不足,依靠补贴维持生存的僵尸企业不少。随着我国迈入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城市近郊土地大幅升值,继续从事附加值 的农业生产,不仅资源优势得不到发挥,而且成本劣势更加凸显。
市场经济体制之所以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就是因为通过竞争机制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调查数据显示,全省蚕种场之间成本差异很大,低的40元/盒以下,高的80元/盒以上。这里面有用工成本、种茧价差的原因,也有区域之间繁育系数差异的原因,甚至像微粒子病防治这种关键技术的应用上也明显不同,有的区域繁琐复杂,有的区域轻简高效。显然,蚕种生产布局需要进一步优化,以适应新的形势。
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小到一个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循资源禀赋,本着发挥自身优势的原则来安排生产活动,有所为,有所不为。生产同样的产品,人家成本比你低、质量比你好,你就应该思考如何转型的问题。对于地处城市或城郊的蚕种场来说, ,既要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又要强化资源保护开发意识,确保土地等资源在企业转型中发挥关键作用;第二,积极谋划产业转型,由 产业向附加值更高的第二、第三产业转移,推进资源多元化开发,将生产、科研活动与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科普体验等项目打造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创造和满足城市居民新的需求。道理很简单,城市里一亩土地、一株桑树、一片桑叶、一粒桑果,它的成本是边远蚕区的若干倍,显然你不能将资源用来生产与之相同的产品;第三,创新经营机制,加入社会资本,发展股份合作制经营。(文/朱洪顺)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nadw.com/ylqz/8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