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学校里总是能够看见许多猫咪(其实一直都很多),尤其早上去打卡的时候,每次路过花坛都会有一只猫咪趴在那里,缩着小手小脚可爱极了!
每次看到它时,都会想是不是它和我一样也觉得这个冬天特别的冷,但除此之外我总觉得它的背似乎越来驼了,于是去网上搜索原因,却发现了一个新奇的事物——蚕猫。(猫咪弓背的原因在评论区)
01
那么,蚕猫是怎么流传下来的呢?
查阅了一些资料以后,对于蚕猫的确切来源并没有确切的解释(但也有可能是我没有查到,我努力了。)
02
至于它究竟是一种动物还是其他的什么形式,大概有以下几种解释:
动物:在《博采珍闻5》中对于蚕猫是这样记录的:在南美洲有一只猫,它可以吐出像蚕一样的丝来,顾称”蚕猫“。”蚕猫“嘴中有两对吐丝孔,孔里储存着黏液。每年吐丝两次,吐丝时脾气暴躁,整日奔跑不停。当地人把它拴在地下的棍棒上,让它一边吐丝一边围着棍棒跑。它吐的丝比蚕丝粗,又很坚韧,可以编织耐穿的绸衣。
泥塑:在《中国民间工艺风采丛书》中记载到:我国江南地区蚕丝业发达,旧时为了照料蚕宝宝,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预防鼠害,在蚕房中不能养猫,于是就在床旁摆放泥塑彩绘的蚕猫吓老鼠。泥塑猫即美化了蚕房那个,又不会影响蚕的生长。春末,蚕变成蚕茧,泥蚕猫也完成了它的职责,蚕猫有大有小,小蚕猫就成了孩子们的玩具。(有的还可以是瓷质的)
除了以上两种,还有年画,剪纸等对蚕猫都有记载。
03
在现代,蚕猫还存在吗?
对于时代的发展,有些传统文化也在慢慢地消逝,在现代,蚕猫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蚕猫作为余新镇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何志法坚守蚕猫传统,不断创新发展,从事蚕猫教学十余年,使一批又一批的子弟更好地传承了蚕猫。
虽然说现代蚕猫的使用已经很少了,但蚕猫的存在是一种文化的象征,看到它我们可以感受到那浓厚的文化韵味。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nadw.com/ylsc/14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