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的生长通常是指蚕体重量与体积的增加,而发育则是指蚕体组织分化、蜕皮、变态与性器官的成熟过程。那么在蚕的生长过程中,应该如何了解蚕生长发育与气象环境、营养条件的关系呢?一起来看一下吧。
1、蚕的生长发育与气象环境关系十分紧密
影响蚕生长发育的气象环境主要是温度、湿度、空气与气流、光线等因素。这些因素不仅直接作用于蚕,而且对饲料条件和病原微生物也会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从而间接作用于蚕。桑蚕分布地区广,品种多,对气象因素的适应性有很大的区别。同一品种,不同发育时期对于气象条件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各自都有最适宜的范围。
(1)温度与蚕:蚕属变温动物,蚕体温在适温范围内,随温度上升生长发育加快;反之则缓慢。一般情况下,蚕体温大致和气温相同,在比较闷的环境里,蚕的体温要比气温略高,在空气流通的环境里,蚕的体温比气温略低。
蚕儿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为20~30℃,在这个范围内,温度愈高,发育经过愈短。饲育适温通常以第1龄27~28℃、第2龄26~27℃、第3龄25~26℃、第4龄24~25℃、第5龄23~24℃为宜;上族初期保持24.5~25℃,结茧后期保持在24℃为好。
(2)湿度与蚕:空气湿度直接影响蚕体水分代谢,间接影响桑叶的新鲜度和微生物的繁殖。湿度低,微生物繁殖少,卫生状态良好,但桑叶凋萎快,易造成食桑不足;反之桑叶凋萎慢,蚕能充分食桑,但蚕座潮湿,易发蚕病。
蚕的饲育适宜湿度,随发育阶段不同而有差异。一般以相对湿度为指标,第1龄95%,以后逐龄降低5%~6%,到第5龄时大致在70%~75%。
(3)范围内:而上族时要求的相对湿度也以70%~75%为宜。③空气成分、状态与蚕:蚕室内不良气体(一氧化碳, 化碳, 化硫和烟等)妨碍蚕的呼吸,对蚕有害。蚕室内气流有调节温度、湿度,交换气体的作用,一般要求室内保持0.2~0.3米/秒微弱气流即可。大蚕若遇到高温多湿时,则需要0.5米/秒的较大气流。
(4)光线与蚕:蚕对一般光线表现为趋光性,蚁蚕、起蚕、熟蚕尤为明显,但对强光表现明显的背光性。在养蚕过程中,必须了解不同阶段蚕对光线的反应习性,改善技术操作处理。如上族初期光线均匀,偏暗保护,可使营茧分布均匀,减少双宫茧的出现。
2、蚕的生长发育与营养条件的关系
桑叶是 可满足蚕世代发育需要的饲料。幼虫期是蚕在整个世代中 摄取营养物质的时期,因而桑叶的质和量对蚕的影响十分重要。
桑叶成分与蚕所需要的营养,以是否满足蚕儿营养和生理需要来决定桑叶的品质。通常新鲜桑叶中水分占70%~80%,干物质占20%~30%,其中粗蛋白质含量随桑叶的成熟而减少,粗纤维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均随桑叶成熟而增加。从桑叶质量角度考虑,给予适熟叶饲养,对蚕生长发育最为有利。
适熟叶指适合不同龄期蚕儿的不同成熟度的桑叶。桑叶品质与养蚕成绩。叶质与产茧量、茧丝质、卵质关系密切。叶质受养蚕季节、桑品种、桑园管理和桑叶采、运、贮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春季叶质好,夏秋季需要加强肥培管理,合理采叶。攀西地区桑品种以新一之懒、云桑2号养蚕成绩高。叶位以中部成熟叶为优。桑树施肥量、比例适当,施用时期及方法适宜,其叶质好。
桑叶的采摘、运输、贮藏关系到所给桑叶是否适合蚕儿发育需要以及桑叶叶质的变化,也影响到饲养成给桑量与养蚕成绩。给桑量,以既要满足蚕儿需要又不浪费桑叶为准。
合适的给桑量根据试验和生产实践证明,产1千克蚕茧需消耗15千克桑叶。一般丝茧育,一盒蚕种(按2万头计)春蚕期需用桑千克,夏秋蚕期需用桑千克左右。种茧育用桑量要高于上面的数字,四川省要求克蚁用桑量,繁育普通种为90千克,繁育原种为千克。
在蚕宝宝生长过程中,蚕生长发育与气象环境、营养条件的关系,你了解了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nadw.com/yldl/10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