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传记作家、书画评论家陈洪标撰写。成名作《父亲》收藏费仅元,再画《母亲》,一幅就卖了万。看到这些资料,最初我也产生了一种错觉,成名这么难,成名作为什么还这么廉价,只值元?还好,这元是年时候的钱,按当时画家读大学前当工人的工资,加饭贴、加班、奖金一个月大概50至60多元,元相当于七八个月的收入,这也不低了。按现在的物价,相当于四五万。现在参加全国性的展览入选作品,给作者的收藏费一两千,获奖作品最高一档也就三五万。这样看来,当年这幅参加“第二届全国青年美术展”的获一等奖作品,主办方给了元收藏费,也不算低。尤其对画家来说,作品能被国家美术馆收藏是莫大的荣耀。画家也因为这幅画被誉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画坛的一面旗帜。当然,现在这幅作品按拍卖市场估算,价值已超3个亿。这就是年在“第二届全国青年美术展”上闻名全国的油画作品《父亲》。作者是32岁的四川美术学院大三学生罗中立。《父亲》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大巴山一位农民。罗中立前后画了半年多,开始画的名字叫《粒粒皆辛苦》,后改成《我的父亲》,最后改名《父亲》。画中一位被太阳晒得铜色的老爷爷端着一碗水,眼里似乎在诉说着对生活的美好向往。老爷爷的脸上爬满了皱纹,手上的皱褶,指甲缝里的泥垢,把农民生活的艰辛刻画得淋漓尽致。后来,罗中立还创作了油画《母亲》,又名《春蚕》,可以说《春蚕》是《父亲》的姐妹篇。画面中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皮肤黝黑,身穿藏青色服装,胸前围着围裙正在认真地低头喂蚕。与《父亲》着重刻画老人面部的沧桑不同,《春蚕》完全隐去了人物的面部。深色的背景加上头顶的灯光投射,使得画面的焦点集中在母亲蚕丝般的满头银发上和满是皱褶的双手,与手中嫩绿的桑叶和白白胖胖的蚕宝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位母亲的沧桑和辛勤劳动的形象跃然纸上。并用“春蚕到死丝方尽”的诗句,把母亲比作春蚕,足见画家对母亲的深厚感情,同样也唤起了大家的共鸣。为此,《春蚕》成为罗中立的巅峰之作。这幅作品在中国嘉德春拍中,以万元起拍,以万元落槌,加佣金最后以万元成交,刷新罗中立作品的拍卖纪录。本文作者其他精彩文章:用菜刀刮出的巨幅油画,如今值3个亿!同名苏绣作品,也值上千万新郎牵手新娘的画卖万,抱起新娘的卖万,抓新娘的更少他玩师生恋反而被赞美,10年后成婚画新娘人体,24年后卖了万李湘10岁女儿变了,画了一只孔雀卖10万,胜过她爷爷一幅卖万他仿造假画的最高境界,不仅比真画贵,还把识破假画的美女撩到手本文系原创,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传记作家、书画评论家陈洪标撰写,图片来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nadw.com/ylfz/15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