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P广告投放运营招聘QQ群 http://www.shcymc.com/2021/hongguanjingji_0209/66825.html养蚕乐,售茧喜
文/陈林松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农村是以生产小队为一个单位,集体饲养蚕宝宝,叫共育室。到阳历五月头,我们民星大队分管蚕桑的干部就去桐乡县催青室把蚕种领回来,分到十八个小队,共育饲养蚕宝宝。五月份自然温度还不高,饲养春蚕种要加温,每个生产队都事先准备好了保温养蚕室,一般设在房子比较多的农家三间头,四周用比较厚的塑料膜封住,留一个出口,进出用夹子夹好保温。室内装有天火龙或地火龙,用硬柴烧,通过长长的管道散发的热加温,加到八十度上下,才可把蚕宝宝的种子摊在蚕匾的白纸上,再用棉纸盖好,等两天蚕宝宝的乌娘从壳里钻出后方可喂切碎的嫩桑叶。蚕的一生要经过四眠期,头眠的蚕娃娃最难服侍,刚爬出来的蚕娃如小蚂蚁般大小,黑黑的,很丑。吃一天五次的细桑叶,有了变化,长大了一点点,体形白了一点点,吃几天就睡眠一次,睡一天脱一层皮后再吃桑叶几天,又要不吃不喝睡了,叫“二眠”,同样脱一件外衣,又长大了一些,此时可吃方块叶子了,越吃得多,长得就越快,蚕身看上去白乎乎了。到了出付就是三龄期,再睡再脱层皮,进入大眠期饲养。 冲刺阶段,蚕娘们特别用心饲养,每天撒一次防病一号粉,增加饲养蚕宝宝的次数。看着蚕宝宝一天天长大,越吃越可爱,形状似香烟大了。精心喂养八天,等蚕宝宝成熟了就可上山结茧了。养一天就要清理蚕沙,因为蚕宝宝特别喜欢干净,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得细菌患病。一张蚕宝宝要放20只竹匾,用一个蚕台一层层放,再适当上下对换,大蚕要通风通气,放稀吃饱才能养好蚕,一张蚕种一生要吃桑叶一千多斤采片叶。喂养一个月就可“上山”,也就是成熟了,蚕农们把几乎全身透明的蚕宝宝捉起来放在先前准备好的蚕毛柴上,蚕宝宝休息一整天排干净粪便后,开始做茧子。天生聪明的蚕宝宝不用剪刀不用尺,自己住在里面做衣,自己做来自己穿。它吐丝一天多,才可做成圆溜溜白花花的茧子。等八天后,就可采摘雪白雪白的茧子了。七十年代上蚕用蚕毛柴,到八十年代采用胡帚把上蚕,到九十年代更先进了,采用硬板纸的方格簇上蚕,每个格内一个蚕宝宝做一个茧,茧子更白更圆,无柴印茧子,卖的价格更高,做丝更好。茧子采好后,农民们把一担担白如雪的优质茧,几十个人如长龙似地挑到供销社茧站出售。早先是抽样茧、顿茧壳定价,把十个样茧用刀削开去蛹烘干称重,以克数决定价格,比较公平。从六十年代的每百斤元一直到每担多元,一般平均一张蚕种采茧85斤,可卖到一千多元钱,还奖励化肥票,因为当年国家还不富裕,什么东西都得凭票供应。蚕农们卖了个好价,挑着空筐高兴高兴回家。春蚕饲养和桂花蚕饲养要加温外,夏天养蚕和中秋蚕可按自然温度养。养好蚕,首先要有优质桑叶,蚕农把地分为专桑叶地和花白地。专桑叶地不种其它作物,一年要施四次肥料, 是有基肥,少用化肥。还要除杂草,人工削地和化学除草相结合。饲养春蚕吃枝条上的采片叶,一年中春季桑叶 质。养好春蚕后把枝条剪掉,让桑树从桑拳头长出新枝条,等长到40公分左右,夏蚕种也来了,主要吃从桑拳上长出来的新叶,蚕农把拳头上多余的枝条掰下来,留几根主条,等长大的桑叶供饲养秋蚕用。秋蚕主要吃采片叶,采时留下嫩头 饲养桂花蚕用。蚕农就是这样一年四季循环着养蚕,桑树成了农民的摇钿树。生产队集体共育饲养蚕宝宝持续了近30年,到了年开始,土地承包到户,每家每户都要挑起这副重担,学习饲养蚕宝宝了,农民每年要养蚕四季,分为春蚕,夏蚕,秋蚕和桂花蚕。每季养蚕一个月,虽然说辛辛苦苦,晚上也要喂蚕宝宝,但很快乐,因为周期短,来钱快。这就是养蚕宝宝乐,卖茧子时喜。养蚕卖茧的收入占家庭全年农业收入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当时,蚕茧全部由供销社茧厂收购,不能外流,谁要是私卖给茧贩子,抓住了要没收、罚款,严重的还要坐牢。到了九十年代开始放宽,茧厂工作人员用目测评价收购。再后来,蚕茧可自由买卖,谁定价高就卖给谁。从前,勤劳的蚕农养蚕采茧都是为了养家糊口,所以古诗说“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如今,农民生活翻天覆地,得到了彻底的改变,养蚕人都是“罗绮者”了,睡觉也盖上了蚕丝被,真正享受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陈林松年2月任教,从事高段语文教育教学,高级教师,年退休。爱好写作及书法。
往期文章回顾
▼
伯鸿城市书房(濮院)读者共读《梅泾文学》
那夜雪花飘得很甜蜜
消失的稻草垛
旧时看戏听小曲
聚桂文会小助手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nadw.com/ylfz/7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