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

关于茶人,99的人都错了见闻帝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这几年茶文化越来越热,爱茶的人也越来越多。于是一个称呼一夜之间便犹如雨后春笋般在茶圈流传开来,这个称呼就是“茶人”。

国人习惯了望文生义,而“茶人”这个称呼似乎更容易让人望文生义了,于是乎,只要跟茶沾点边的人几乎都可自称为“茶人”了。

身为互联网时代的人,不懂的问题就问度娘似乎已成为一种习惯。就拿“茶人”的百度百科来说,简介中如是写到:“茶人两字,最早见之于唐代诗人皮日休、陆龟蒙《茶中杂咏》诗中。”对于此说,笔者不敢苟同。这完全是把茶圣陆羽当空气呀,估计当初考证“茶人”一词出处的人喜欢读诗,却忘了翻一翻《茶经》。

在唐代茶圈里,皮日休和陆龟蒙跟陆羽比起来那简直就是小弟中的小弟。从年纪上讲,陆羽《茶经》著成后近半个世纪这两位小老弟才出生;从朋友圈看,用陆羽幕僚周愿的话说,陆羽的交际那叫“天下贤士大夫半与之游”,什么李齐物(皇亲)、颜真卿(书法家)、皎然(诗僧)、王维(诗人)等,陆羽都是他们的座上宾,这都是皮陆这样的茶界晚辈所无法比拟的。

陆羽在《茶经》二之具里,介绍采茶的工具时写得清清楚楚:“籝,一曰篮,一曰笼,一曰筥。以竹织之,受五升,或一斗、二斗、三斗者,茶人负以采茶也。”这才是“茶人”一词的最早出处,而这里所说的“茶人”,就是指采茶之人。而一般情况下,采茶之人就是种茶和制茶之人,但绝不是我们现代意义上的喝茶人。岂不闻有诗言道:“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至于后来“茶人”一词外延的扩大,那是后话,所以说“茶人”一词的发明权属于茶圣陆羽,而不是皮陆二人。

再看看皮日休《茶中杂咏·茶人》中关于“茶人”的描写吧。“生于顾渚山,老在漫石坞。语气为茶荈,衣香是烟雾。庭从木颖子遮,果任獳师虏。日晚相笑归,腰间佩轻篓。”这完全就是一副采茶制茶的画卷,可见至少在唐代,“茶人”一词的外延还没有泛化到喝茶之人那么广。

所以,笔者觉得很有必要抽时间修改修改百度百科中关于“茶人”的词条,以正视听,还陆羽以清白。必经,陆羽为写《茶经》历经千山万水,终身未娶,无复后嗣,这种贡献精神太伟大了。而皮日休就凭借一首诗,轻易夺得了原属于陆羽的关于“茶人”一词的发明权,想必袭美得知此事,九泉之下也无颜见鸿渐呀!

陆羽去世后,制茶工艺和品饮的方法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朱元璋废团改散及明清六大茶类的诞生和冲泡法的普及,我想这也是陆羽生前所不能想象的吧。陆羽毕其一生著《茶经》、创立煎茶法、制作煎茶二十四器,到现在茶法、茶器均已难续,如果陆先生泉下有知未免有些寒心。但或许会让他感到欣慰的是,他的《茶经》历经一千多年的传播,在当代中国又从新引起了更为广泛的重视和推广,他所提出的“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正为更多的爱茶人所接受。

而“茶人”一词从首次出现到如今外延的扩大,想必也是陆先生所乐见的吧!然而,如果只是一味的滥用“茶人”这个称谓,而缺少了陆羽所倡导的身体力行的实践精神,那这个称呼未免会显得空洞无物了吧。

最后,用清代陈章的《采茶歌》来结束我们今天的话题。

“凤凰岭头吞露香,青裙女儿指爪长。度涧穿云采茶去,日午归来不满筐。催贡文移下官府,那管山寒芽未吐。焙成粒粒比莲心,谁知依比莲心苦。”

也许,只有当我们深刻了解、体会茶农种植茶树、采摘、制作茶叶等辛苦过程后,才会对杯中的茶心怀敬意,才会对在传播茶文化链条上每一个环节的老师们的付出心怀敬意,也只有当我们心怀敬意的开始侍茶时,才有资格说自己是一名“茶人”吧!

茗仁先生

PS:本文照片由荆门周哥提供,感谢周哥的辛苦付出!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nadw.com/yljj/11700.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265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