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白癜风医院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0155302651531321&wfr=spider&for=pc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命根子”!
——钢牛哥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有机质是土壤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有机质越高,土壤肥力越好,植物生长越健康。因此增加土壤有机质是保持土壤肥力和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手段。自人类诞生至今,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土壤的贡献。健康肥沃的土壤是植物、动物和人类健康的基础。而土壤有机质又是土壤健康和作物高产的基础。对于农户来说,了解土壤有机质的珍贵,以及如何有效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都是至关重要的。
有研究表明,土壤中的有机质从2%降低到1.5%,土壤的保肥能力将下降14%。而当土壤有机质从1%升到3%,土壤的保水能力将增加6倍。
土地“过劳死”,导致土壤有机质下降,正是因为长期的“带病生产”,土地出现了严重的“过劳”问题。在开展农业生产活动时,没有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就会加重土壤板结和污染。这就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和退化,土壤中含有的有机质也越来越少。
有研究报告称,我国土壤质量在不断下降,目前我国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而农业生产中,土壤的贡献率是非常高的。但现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土壤的贡献率大概在50%~60%,跟40年前相比下降了10%,而跟西方国家相比至少要低10~20%。土壤有机下降,土壤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下降,这些都导致了作物在种植生长过程中无法汲取足够的营养元素,那么种植出来的食物营养价值自然就没有以前那么高了。
土壤有机质含量标准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指单位体积的土壤中含有的各种动植物残体,与微生物及其分解合成的有机物质的数量,一般以有机质占干土重的百分数来表示。
在土壤学中,一般把耕作层中含有机质20%以上的土壤称为有机质土壤,含有机质在20%以下的土壤称为矿质土壤。一般情况下,农田耕作层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通常在5%以下。
其中,含有机质大于3.5%的土壤为一等土壤;
含有机质2.5%-3.5%的为二等土壤;
含有机质1.5%-2.5%的为三等土壤;
含有机质1%-1.5%的为四等土壤;
含有机质1%以下的为五等土壤。
不同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不同。东北黑土有机质含量可达3%至10%甚至更高;北方平原潮土和丘陵区棕壤、褐土,在自然植被下,有机质含量为1%-3%,但由于这些土壤适于耕作,大部分已开辟为农田,致使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一般为1%左右);黄土高原最主要的土壤类型——黄绵土,一般有机质含量仅为0.5%左右;而南方旱作耕地中,红壤、赤红壤、砖红壤和黄壤等,有机质含量也多在1%以内。
根据土壤有机质的这些重要性质和作用,不难看出,土壤有机质含量多的土壤,其土壤肥力水平较高,不仅能为作物生长提供丰富的营养,而且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强,能减少养分的流失,节约化肥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有机质含量较少的土壤,情况则相反。因此,我们现在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提高土壤有机质,改土才是重中之重!
土壤有机质的补充方法
一、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其主要方法有:
1、增施有机肥料;我国农民素有施用有机肥的习惯,包括人畜粪尿肥、厩肥、堆肥、青草、幼嫩枝叶、饼肥、蚕沙、鱼肥等,其中粪肥和厩肥是普遍使用的主要有机肥。有条件的地方可大量施用河泥、泡沟泥、草炭等,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2、秸秆还田;秸秆还田是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另一种有效措施。秸秆还田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经过堆沤后再施入土壤,二是直接还田。直接还田是在作物收获后,把秸秆切碎撒在地表用犁翻下,这种方法比经过堆沤的效果更好。但是由于可能带入上茬作物遗留的病原菌、虫卵等,需要经过焚烧等措施处理,增加了环境保护的困难性。
3、种植绿肥作物;在轮作中种植豆科绿肥,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素,增加土壤氮素养分。同时,绿肥作物经翻耕入土后,大量的根、茎、叶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4、采取轮作制度;在同一个地块上种植不同的作物,避免物长期种植导致土壤养分流失,同时增加有机质含量。
5、保持土壤覆盖;如秸秆、草皮等,减少水份蒸发,保持度,有助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增加有机质含量。
二、调节土壤有机质分解速率的方法,从而使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消耗达到动态平衡,最终达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目的。
土壤有机质的分解速率和土壤微生物活动是密切相关的,可以通过控制影响微生物活动的因素,来调节土壤有机质分解速率。调节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生产中可以通过灌溉、排水和耕作等措施,改善土壤空气和热量状况,从而促进或调节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当土壤水分低,通气好时,有机质分解慢;水分低,通气差时,土壤压实板结,也不利于有机质分解。水分适中,通气良好,有机质转化快而且彻底,能够为土壤提供的养分多,但是有机质难以保存;而水分偏多时,好气微生物活动受阻,进行厌氧分解,产生还原性物质,利于有机质保存。因此,一般的改良措施,通过使土壤疏松、不易黏结,通气、透水性好,加快有机质分解,能够达到促进土壤有机质转化的效果。
2、合理的耕作和轮作,既能调节进入土壤中的有机质种类同深度土层中的分布,又能调节有机质转化的水、气、热条件。我国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形成的粮肥轮作、水旱轮作制等,既利于发挥地力,又提高了有机质质量分数,培肥了土壤。
3、调节碳氮比率和土壤酸碱度。根据有机质的成分,调节土壤中的碳氮比,来调节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和腐殖化过程。在施用碳氮比大的有机肥时,可同时适当加入一些含氮量高的腐熟的有机肥和化学氮肥,缩小碳氮比,加速有机质的转化。此外,土壤微生物一般适宜在中性至微碱性范围生活,通过改良土壤的酸碱性,以增强微生物的活性,改善土壤有机质转化的条件。
土壤有机质不仅可以为作物生长提供营养、增加养分的有效性,保水、保肥及缓冲土壤对酸碱的缓冲能力,还可以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质等。土壤有机质是耕地质量的核心,决定着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因而对于农业和人类文明而言,土壤有机质是实现粮食安全的基础与保障!
最后,咱牢记补充有机质方向:增加土壤有机质要坚持两个原则,即”平衡原则”和“经济原则”。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方法有:免耕法、施用有机肥、实行绿肥或牧草与作物轮作、秸秆还田同时施加氮肥、旱地改成水田等。其中,施用有机肥最显著。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nadw.com/yljj/15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