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9月22日讯在济南的东北角、黄河以南之处,有一山峰仿佛利剑拔地而起,山路蜿蜒盘旋,山体陡峭如立,山上藤蔓缠绕,周围有湖还有古建筑群,景色既优美又奇绝,这就是济南华山。这里有一座公园依山傍水,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济南新晋的网红打卡地,这里就是华山历史文化湿地公园。名作《鹊华秋色》勾勒出古时“华不注”华山的华其实读作一声,名字是由来于古称“华(huā)不(fū)注”。《诗经·小雅·常棣》中有诗句说:“常棣之华,鄂不韡韡”(读音:唐迪支花,额付伟伟)。在春秋时期,发生齐晋之间的鞌(an)之战发生在华山所在的地方。《左传》记载,鲁成公二年(公元前年),齐顷公亲率大军在今济南北马鞍山下与晋军决战,然而齐顷公骄傲轻敌,言称“灭此而朝食”,换来的结果是“齐师败绩”。鞌之战给华山增添了一抹传奇的色彩。公元年,刚刚卸任济南路总管府的赵孟在家乡湖州与好友周密宴饮,他赞美济南山川之胜,他凭着记忆勾画出济南鹊华二山之胜,即著名的《鹊华秋色》,赠予了好友周密。这幅名画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创造了一个黄河的文化符号,还为济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奠定文化基础。除此之外,自古以来吟诵华山的诗文作品不胜枚举,仅乾隆《历城县志》和民国《续修历城县志》便收录首(篇)之多。唐代大诗人李白曾攀登华山,写下一首长诗: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兹山何秀俊,绿翠如芙蓉……名山失落生态一度恶化清代咸丰年间,黄河先流向西北,后折转东北,至山东张秋镇穿过运河,夺占山东大清河注入渤海,从此结束了入淮余年的历史,这是黄河历史上距今最近的一次大改道。光绪年间,黄河两岸堤防修筑开始黄河巨流全部注入大清河。黄河改道后,洪水泛滥、泥沙淤积,淹没了鹊山和华山附近的湿地和沼泽,树林和泉眼也消失了,济南北郊风景大为改观。华山周围黄土飞扬,生态遭到了破坏,渐渐地失去了往日的风采。随着城市建设速度加快,城市工业急速发展。小清河生态环境被破坏,地下水水位不断下降,华山山体被蚕食,山坡绿地基本消失,华山之美不复存在。挖湖蓄水土方堆山华山湖重现昔日美景年济南市启动华山湖湿地建设,通过挖湖蓄水,土方堆山,建成了如今清如明镜,宛如仙境的华山湿地公园。然而清可见底的一方碧水则是湖水水质得到有效治理的功劳。华山湖建成前的原址有华山大沟和山头店沟两处黑臭水体污染源,总长约1.4公里,河道宽度约8米、深度约1.8米,因污水排放严重和历史遗留问题,是济南市黑臭水体重点整治对象。治水为基础,优化养水是关键。整体治理后的华山湖水是“死水”,通过地下引渠的方式,将小清河的水引进华山湖中,但是这样的一汪“死水”却是清澈见底的净水。为持续保护华山湖水的清澈灵动,需要专业人员清理水面断草,保持水面整洁,并将收割打捞的植物碎屑妥善整理,统一运输至指定地点处理。与此同时,及时打捞落入湖面的漂浮垃圾、树叶等,并对水质内总氮、总磷、氨氮等指标进行定期监测,为湖区水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对整个湖区水环境保护、水污染控制以及维护湖区水环境健康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nadw.com/yljj/15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