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

学习隶书书法必须要知道的几个问题,有一个


很多人学习书法都是从隶书开始的,因为隶书容易辨认,字形美观,很受大家喜爱。但是,如果在初学之时,打好一些基础,隶书书法的学习也就容易了。那么,掌握隶书书法有什么主要方法?或者说要注意哪些问题?

认识隶书

隶书是一种古老的书体,它最早叫作古隶,是诞生在秦国、西周、战国时期,那时候隶书还没有完全脱离篆书的影子,可以说,在字形和笔法上,它既是篆书,又是隶书,古隶是一个过渡书体,一般人们把书体分为:篆、隶、楷、行草五种,古隶就介于篆书和隶书之间的书体,因此叫它是过渡性书体。

人们认为真正的隶书应当是东汉时期的隶书,那时,隶书与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基本相同,东汉隶书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了成熟阶段,所以,很多学习书法的人,都是从东汉时期的隶书开始学起的。东汉时期遗留下来了很多种隶书作品,如《石门颂》、《曹全碑》、《乙瑛碑》、《张迁碑》等等,它们总体上风格各异,但均体现了汉隶的主要特点。

隶书的主要特点

这里所说的隶书,均是指东汉隶书。它们虽然一碑一貌,但总体特点是:字形呈匾平状,横画一般写得较长,竖画较短,这两个笔画就定位了它的匾平状。很多隶书中都有一个蚕头燕尾的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原因可能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由于隶书比较死板,这样写增加了它的灵动感;二是隶书在演变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笔法,这是相对于篆书而言的,这个笔法就是提按和绞转,这是篆书当中所没有的笔法。

从整个风格上来看,隶书雄浑沉穆,高贵典雅,如《礼器碑》、《史晨碑》、《乙瑛碑》等,也有的方劲朴拙,古朴硬朗,如《张迁碑》、《鲜于磺碑》、《西狭颂》,还有的秀丽飘逸,灵动自然,如《曹全碑》、《孔宙碑》、《刘熊碑》、《赵宽碑》等,也有的雄放态肆,奔放飘逸,如《石门颂》、《杨淮表记》、《夏承碑》等。

学习隶书的主要方法

尽管不同隶书作品有着它自身的特点规律,但总体来说,学习隶书时要把握几个主要方法,就可以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了。

方法一:学会用笔。

用笔是书法中的关键和核心问题,不论学习哪种书体,首先要搞清这个书体的来源和笔法的产生过程。就隶书来说,它是从篆书过渡演变而来的,所以,就要搞清楚篆书的主要笔法。我们知道,篆书其实就是用毛笔在“画”一个永远不变的“圆圈”,就像蚊香一样,不管走到哪里,这个线的精细是不会变的。所以,就可以知道篆书的用笔是中锋笔法。

隶书产生以后,它也接过了篆书的这个笔法,书写时要把握中锋笔法就可以了。但隶书形成以后,它的中间有在“创造”了其它笔法,例如点画的粗细上,就用到了提按笔法,一提一按,点画就有了粗细变化,也有蚕头燕尾的属性。还有它把篆书的圆转笔法变成了绞转,使得隶书中就有了波折的点画和转折的连接关系了。因此,在学习隶书中,先要弄清楚这些笔法,在训练中便能做到事半功倍。

方法二:把握字形

既然知道隶书的字形是呈匾状的,并且知道它的原理是横画长、竖画短,那么,在书写中就要按照这个特点去学习了。

横画的写法非常重要,可以先从写横画开始。起笔时,逆锋入笔,把笔尖裏在画的中间,再向右上略为提笔而行,接着提起笔来向右边行笔,这时笔画就会变细,当毛笔行走到后半段时,一边按下笔,加重笔画的粗细,现右下行笔,稍作停顿,倒锋,各右上由轻到重挑去,这是蚕头燕尾的写法。对于一个平横画来说,可以省略后半段的倒锋和挑笔,而是平移至收笔,最后逆锋收笔。

竖画一般不会像横画中的蚕头燕尾那样,只是一个平笔收笔就可以了。但是,相对于横画来说,竖画要短一些,以达到字形上的匾平状。这里要注意一个问题,在一个字当中,最多只有一个蚕头燕尾,这叫“燕不双飞”,初学者不可弄巧成拙。

方法三:章法安排

一般情况下,在章法安排上,都要做到字字独立,格格相应。就像现代印刷体一样,在一个格子里只写一个字,不像行草书那样,一个空间里可以写几个字,隶书之所以写成这样,是因为它继承了篆书的章法安排,也和它下面的楷书一样,它们都属于“静态书体”,这是它们的共同特点,所以在书写隶书时,要做到字字独立,才能符合要求。

安排章法时,可以采用折纸或打格子的方法进行,字的大小可按照内容的多少来度量。具体做法的原则是:竖行可以是一个挨着一个打上格子,而两个竖行之间则要有3、4厘米的空间,这样写出来就是内容中上下两个连接的字是在一起的,而左右是有间距的。

总的来说,隶书的学习方法是因人而异的,但掌握好最基本的几个方法后,加上自己的体悟,就能写出隶书的书法之美。

精彩阅读:

于右任:有人写的草书,到第二天连他自己都不认识了

书法入门如何进行基础训练?用这些方法让你走进书法殿堂

怎样让隶书书法高古朴茂?这两种方法实现起来简单有效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nadw.com/ylqz/13794.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265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