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左旗小事//尽在“融媒土左”
丝绸是中国之珍,东方之宝。中国丝绸技艺历经多年,是享誉世界的中华民族伟大发明。
我国是世界丝绸发源地,源远流长的中国丝绸文化,为中华文化写下灿烂的一页,更为世界文化贡献辉煌的篇章。丝绸搭起了连接中国和欧洲的金桥,丝绸之路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大道。了解丝绸,是了解中国、了解中华文明的重要途径。
瑰丽浪漫、意涵深远的桑蚕文化
丝绸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创造发明之一,体现了中华文明的重要特征,那么它是如何起源的呢?在我国古代有着很多关于丝绸起源的美丽传说。西陵氏嫘祖、马头娘、马鸣王菩萨……这些都是被民间当成蚕丝业始祖来祭祀崇拜的“蚕神”,历史悠久。
在我国古代,嫘祖始创养蚕织绸的传说得到皇家和官府的认可,成为官方指定的蚕业始祖。
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
相传嫘祖发明了种桑、养蚕、缫丝、织绸,人们为了感念她“养天虫以吐经纶,始衣裳而福万民”的功德,就将她奉为“先蚕”,即蚕丝业的始祖神,民间也尊称她为“蚕神”,甚至在韩国、朝鲜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也有嫘祖崇拜和祭祀活动。
与嫘祖的官方性不同,马头娘的传说则在民间流传广泛。
故事讲的是远古时代,有个姑娘的父亲外出未归,女儿想念父亲,便对白马说:“如果你能帮我把父亲找回家,我就嫁给你。”谁知最后白马真的驮着女孩的父亲回到家中。父亲为了不让女儿嫁给白马,便将白马射死,还把马皮剥下来晾晒在院子里。不料有一天,狂风大作,马皮裹住女孩随风而去,不知所终。几天后,人们才在一片桑林之中找到女孩,这时她已与马皮合为一体,头也变成马头的形状,嘴里还不停地吐出长长的丝。
这个传说最早见于晋代干宝的《搜神记》,流传很广,历代均有类似的记载。至今在江南、四川等蚕桑产地,还能听到不同版本的传说。
传说终究是传说,真正能说明丝绸起源的早期物证,学界通常认为有三例:
年,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出土的距今年的半个蚕茧,是人类利用蚕茧的实证;年,浙江湖州钱山漾遗址出土的距今年的绢片,是长江流域出现丝绸的实证;年,河南荥阳青台村遗址出土的距今年的丝绸残痕,是黄河流域出现丝绸的实证,也被认为是迄今我国发现最早的丝织品。
近年来,中国丝绸博物馆采用基于免疫学原理的丝绸微痕检测技术,先后在河南、山西、四川等地的史前遗址中,找到更多的考古学实证,将丝绸起源向历史深处推进。
蚕的一生,变化神奇。它从一颗小蚕卵开始,经过孵化变为幼虫,长大之后又吐丝结茧变成蚕蛹,最后经过蜕变成为长着翅膀的蚕蛾。这种静与动的转变(包括蚕的眠与起)都引起古人对天与地、生与死等重大问题的联想与思索。自然界蚕的一生,从蚕卵到幼虫再到蛹,这个过程就像人的一生。先民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nadw.com/ylqz/14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