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织女是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与该传说相关的节日是七夕节。年,牛郎织女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牛郎织女故事的发源地,有着不同的说法,每一种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叙述,且分属于不同的省份和县市。在人们普遍接受的故事的发源地上,河南是最重要的地域。在河南,有两处,一个是鲁山的孙义村,一个是南阳的牛郎庄,被认为是牛郎织女故事的发源地,且广为人知。但同样的故事,在二者区域内,从故事起源、风俗特点,乃至当代对其的文化意义发掘,都存在着差异。毛亨丨文
豫记
中国的神话传说总是有套路的,所以,无论是鲁山,还是在南阳,在七夕这天,总有一些“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的风俗。善良的村民要大清早要杀一只公鸡,怕公鸡报晓,打扰了牛郎织女约会。嗯,好善良的村民……
为了对得起死去的鸡,村民们在这天得到了吃鸡的任务。小朋友负责干掉鸡翅尖,吃了会变得灵巧。同时,这一天,也要炸一些吃食,菜角啊,焦叶儿什么的,叫“巧果”。到了晚上,有对象的青年男女可以悄悄地开始“虐狗行动”了——躲在葡萄架下偷听牛郎织女说悄悄话,据说,如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情话,今后便能得到真爱。至于是躲葡萄架还是钻玉米地,这就不好说了。上面说的这些,是“鲁山版”和“南阳版”的相似点。要是剩下的都一样,也就没啥好说道的了;各地的地方特色,使得故事变得更复杂起来。
?????
主人公籍贯大PK
南阳牛郎庄:牛郎织女都是普通的吃瓜群众,阿牛是南阳城西二十里的桑庄人,阿织是城南二十里史洼村(俗称织女村)人。阿牛河边放牛,阿织去河边采桑叶喂蚕,俩人就看对眼儿了。男方家太穷,女方家反对,男女主人公私奔,这套路莫名的熟悉……
可是不久,织女家人找到了他们,把织女拉回家,不让他们相见。牛郎寻找妻子来到史洼村附近住下,随后便形成了如今的牛郎庄。
鲁山孙义村:古代,鲁峰山南麓住有一户孙姓人家,家有兄弟二人,哥哥叫孙守仁,弟弟叫孙守义。小义七八岁的时候,父母相继下世,兄弟俩相依为命,艰难度日。哥哥守仁种地当家,弟弟守义放牛打柴,人称小义为“牛郎”。哥哥守仁长大娶了媳妇,嫂子不愿负担小叔子的生活,闹着要和牛郎分家。牛郎人小志气大,于是就赶着老*牛住进了鲁峰山南坡半山腰的山洞里,就是后来人们说的“牛郎洞”。
?????
奇特风俗大PK
南阳牛郎庄:牛郎和织女虽然恩爱,但区不能白头到老,这种没有善终的结局,让牛郎庄和织女村形成了不成文的规矩——史洼村女不嫁牛郎庄男。两个村的孩子在一起读书,即使互有好感,也从来不敢谈恋爱,村里人都知道这个禁忌。要是梁山伯和祝英台有这等觉悟,岂不是少了一桩 悲剧?也有说法,织女原是天上的仙女,牛郎原本也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神仙变身为南阳男女时,神话变成了传说,融入了 烟火。
鲁山孙义村:牛郎后裔所在的孙义村中,现有明清时期的孙氏祠堂三间。孙氏祠堂祭祖主要在每年农历腊八、春节、二月初二、七月初七等日子,祭祖时要从牛郎洞、九女灵霄殿请祖,然后再送祖,祭祖时唱祭祖歌、洒酒、上五谷等。鲁山辛集乡孙义村至今保留着牛崇拜的习俗,把牛看做家庭一员。不仅家家户户养牛,但养牛不杀牛、牛死后掩埋的习俗一直延续了很久。
在辛集乡,每年的七月初七,从不间断地举行大型庙会。在辛集乡孙义村,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习俗,即起庙会、唱大戏,从来不看《天河记》。因为《天河记》里关于他们祖先的一些描写不尊重。鲁山还有植柞养蚕的历史,传说鲁山的织绸技术就是织女下凡后传授的,鲁山绸被誉为“织女织”、“仙女织”,年曾获万国博览会金奖。目前,养蚕织丝仍是鲁山山区民众主要的经济收入之一。
?????
证据大PK
南阳牛郎庄:有专家结合资料分析,“七夕节”的起源始于楚国时期的汉水流域。隔开牛郎、织女的天河,就是汉水的支流白河。南阳盆地农耕文化发达,南阳*牛名扬天下,南阳*牛是我国五大良种牛之一,享誉海内外,南阳牛的历史悠久,自然就产生了许多“牛”的故事:“伏牛山”、“嫦娥与黑牛”、“百里奚养牛”……,牛郎织女便是其中最精彩的一段。南阳周代已有养蚕业和丝绸业,西汉年间,南阳郡为全国八大蚕丝产地之一,出土的汉画像石可以佐证。
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南阳白河西岸的白滩汉墓发掘出一块“牛郎织女星座”汉画像石,右边牛郎执鞭所牵之牛,从体态、神态及行走来看,无疑是经过驯化的耕牛——南阳*牛;左下角织女的跽坐状,也是汉代妇女操机织布的劳动姿态。鲁山孙义村:鲁峰山周边有关牛郎织女故事的遗迹有十多处,山顶的瑞云观中有牛郎织女殿;瑞云观的南天门,相传是牛郎和织女上天之门;半腰的牛郎洞,是牛郎栖身并与织女成亲的地方。
牛郎洞
年3月,鲁山县文物所对牛郎洞进行发掘,发现洞口为汉砖垒砌,还出土了唐宋时期的黑瓷碗、罐片和元明清时期的瓷盏片、铜箱饰件、铜钱等。西坡山梁处有一方40平米的九女潭,是织女与众姐妹洗澡的地方。潭侧有三座大殿,分别供奉着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和众位仙女。每到七夕,这里香火异常旺盛。
?????
后续保护与开发大PK
南阳牛郎庄:每年的二月初七,在南阳城西二十里的“桑林”,由村民自发组织的“牛郎织女故里春会”,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春会连续三天,有戏班子、*牛交易、物资交流及民俗活动,充满了乡村泥土芳香。
在这期间,更有青年男女谈情说爱,依依难舍。年2月,“牛郎织女传说”成功申报为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鲁山孙义村:年2月18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做出决定,命名鲁山县为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继之,“鲁山牛郎织女文化之乡邮票”亦在鲁山正式发行。
年台商投资15亿元,海峡两岸共同开发鲁山牛郎织女文化苑景区,力争把鲁山牛郎织女景区打造成中国 ,世界出名的旅游度假胜地。(图片来源于网络)
推荐阅读
白蛇传的源头到底是在杭州还是鹤壁?
骂人骂成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不你也来参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nadw.com/ylqz/5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