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

辛追夫人


辛追夫人

.10.13

从婺源出来,过庐山时,已然没了上去的力气。毕竟年假加国庆,出门快一个月了,爬了几座大山,加上太多的徒步,体力已然有些不济。后面两天过服务区,下车休息时更是常常直不起腰来。这样的状态再上庐山,搞不好真得趟着下来了。只好打消上山的念头,顺路在景德镇看了陶瓷博物馆,胡乱搜了几件茶具碗盘后,就径直到了长沙。

长沙公干来过两次,只去了岳麓山和天心阁。这次专程前来,除了探望中南大学读书的外侄女外,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去看曾经擦肩而过的,湖南省博物馆里大名鼎鼎的马王堆汉墓文物。

特别是那具千年不腐的女尸--辛追夫人。

博物馆在市中心,一大早门前就排起了长队。虽然参观名额已满,但因为昨天已经提前预约,因此进去很是顺利。

主展厅总共三层,一、三楼是马王堆,二楼湖南人。这种交叉式的布局,让人不知该从何看起。 请教保安,说是电梯先上二楼,然后三楼再一楼。

二楼的湖南人展厅主讲本地历史,展品颇多,内容丰富。印象最深的,一是湖南的经济文化,基本都是受江西所影响。二是展品中那支镶着错金铭文的战国铜戈。

铭文铜戈见过不少,但*金铭文还是 次见到,估计武器的主人,不是将*就是贵族。

与二楼的冷清相比,三楼参观的人多了许多。这里展出的,主要是马王堆发掘时的图片介绍,以及墓中出土的漆木器、丝织衣物和帛书简牍等实物。

据专家称,这些漆木器、丝织衣物和帛书简牍,被称为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三大类重要文物。任何一座汉墓只要出土其中一类,就是当之无愧的重要发现。

年底,医院因为挖防空洞出现了*火,被湖南省博物馆注意并发掘。经过考证,汉墓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的家族墓地。

利苍早年随高祖刘邦打拼天下,后封为轪候。三座汉墓中,二号墓主人便是利苍,三号墓是利苍之子利豨,一号墓中那具千年不朽的女尸,就是利苍的妻子辛追。

由于早有了解,因此对汉墓的发掘过程并不十分上心,基本都是敷衍一下就过去了。

但一个展柜里的一张信笺,却让我们停下了匆匆的脚步。原来里面展出的,是周恩来总理的亲笔批示:

“湖南*区挖出,不报告省委,更未报告国务院。出土尸身和衣着、帛文还有其他文物非变质不可……必须立即采取办法,将尸身转到冰窖,消*、防腐,加以化工处理。这是可以向群众说得通的。非当机立断不可。”

严厉语气的背后,是当年发掘过程中的一桩公案。

马王堆出土千年不朽女尸的消息传开后,各方群众争相要求参观,当时的省革委会负责人草率决定立即开放。

于是每天数万人涌入博物馆, 天陈列室大门就被挤坏了。正在住院的周总理知道后,十分生气的作了上述批示。

后来,周总理又先后三次作出批示,并拨出专项经费20万元,成立了由南省委书记任组长的工作组,对马王堆汉墓进行保护性发掘。

这样的高规格,据说在中国考古史上,绝无仅有。

后面展室的文物部分,

比图片部分精彩多了。

看见的是漆木器。

马王堆的漆器约有件,是各地出土汉代漆器中数量最多保存 的一批,主要有鼎、盒、壶、盘、案、几和屏风等,其中漆耳杯占了总数的一半以上。

过去看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见里面人物喝酒时,用的均是一种类似耳朵的扁平木碗,今见实物,方才知其名字。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一号墓出土的二十五弦瑟,小巧朴实,美观大方。

作为古代知名乐器,过去只在书中见过瑟的绘图,没想到今天能在这里看见实物,着实惊喜不小。

据说这也是目前 完整的西汉初期瑟。它和旁边三号墓出土的竽、七弦琴和六孔箫等乐器一起,均属首次发现的西汉乐器。

漆木器中的精华,是三件禁止出国展出文物。

件是辛追墓出土的七件漆木鼎;

第二件是利豨墓出土的一套*博工具,黑漆朱绘六博具;

第三件是比辛追夫人的梳妆盒还要漂亮的,利豨墓出土的男士专用梳妆盒,识文彩绘盝顶长方形漆奁。

三件文物中,又以七件漆木鼎为最。

据说当年出土时,其中一件鼎的上面,还摆着几串主人剩下的烤肉。

而另一件鼎的里面,则是满满的藕汤,且汤里的藕片仍然整齐。

可惜因为见光氧化,稍一摇晃,藕片就化为了粉尘,只留下一张传世的照片。

有意思的是,漆木器后面还立有一壁高大的展柜,里面装着各种蔬菜种子和水果内核,以及诸多飞禽走兽的骨头。

这些估计都是主人生前的食物,陪葬在墓里,想必是为了身在阴间,也能够同样享受这样丰富的食材。

鲜衣怒马,服饰豪奢。

漆木器的后面,

是马王堆出土的数百件面料和衣物。

尽管它们色彩鲜艳,品相不错,

但真正能够吸人眼球的,

还是那件辛追墓出土的,

极富传奇色彩的素纱单衣。

单衣又称禅衣,汉代文献描述其薄如蝉翼,轻若云雾。

轻到什么程度?仅有49克,如果去掉领口袖口镶边的重量,就只剩30克左右,堪称西汉纺织工艺的 之作。

它不但是马王堆出土的丝织衣物中, 禁止出国展览的文物,同时也是整个马王堆汉墓中,最有故事的一件文物。

素纱单衣出土时本有两件,一件48克,一件49克。就这么两件国宝,没想到居然给弄丢了。

年10月22日晚,一个叫做许反帝的17岁少年,趁夜混进湖南省博物馆,盗走了30多件马王堆文物。

当警察找到他家时,许反帝母亲为了销毁证据,烧掉了部分文物并冲入厕所,其中就包括那件48克的素纱禅衣。

痛定思痛,专家们决定复制剩下的这件禅衣,以防万一。

复制过程也是堪称曲折。央视纪录片曾介绍说,最早复制出来的素纱单衣,怎么都比原物要重。

一查原因,原来现代蚕子吐出的丝,比两千多年前要粗一些。

于是找到中科院,搞来古代蚕种,精心培育孵化。就连缫丝女工和纺织女工,也都提前进行了长达一年的技术培训。

这样花了整整13年时间,才复制出来面前这件刚好49克的素纱单衣。

素纱单衣故事传奇,

后面的两件展品,

却是透着古代宗教的神秘色彩。

T型帛画是马王堆出土的丝织精品之一。帛画共有两幅,分别盖在一号墓和三号墓内棺上,长度均为两米,构图基本相同。

其中一号墓帛画完好无损,三号墓帛画则只剩一半。

帛画的神秘之处,在于自上而下分段描绘了天上、 和地下的景象,据说其中的不少神话图像,与《楚辞》的记述很是相符,这对于人们了解汉初的宇宙观,具有很大帮助。

帛画顶端正中是人首蛇身像,鹤立其左右,估计是大神烛龙。右上部有金乌太阳,下方是翼龙、扶桑和8个较小的红圆点,与古代十日神话接近。

左上部则有一女子,飞翔仰身擎托一弯新月,月牙拱围着蟾蜍与玉兔,其下有翼龙与云气,体现三界神对墓主人的眷顾,应是墓主人*归幽冥,平稳通往阴间的场景。

人首蛇身像下方,有骑兽怪物与悬铎,铎下并立对称的门状物,两豹攀腾其上,两人拱手对坐,似乎描绘的天门之景。

中段的华盖与翼鸟之下,是一位拄杖缓行的老妇人侧面像,其前有两人跪迎,后有3个侍女随从,根据服饰、发饰特点,并对照出土的女尸,可能是墓主人形象。

而帛画的最下段,则是长龙相环,人首鸟身,帷幔玉璜,是为祭祀墓主而设的供筵。

壮丽的帛画,让不少观众在此流连忘返。看见有人拍照,本来一直没有打开相机的我,也忍不住掏出相机开始咔嚓起来。

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干脆返回前面展厅,将素纱单衣一并纳入镜头之中。

再后面的帛书和简牍,

看起来就比较枯燥乏味了。

虽然它们是马王堆汉墓中第二类重要文物,

其中也不乏有禁止出国的《周易》,

最古版本的《老子》,

以及最古老的天文书《五星占》,

最古老医书《五十二病方》,

世界现存最早、最准确的*事地图

帛书《长沙南部地形图》

等重要古代文献,

但因为形式单调,

内容高深,

绝大多数参观者都是和我们一样,

东瞅瞅西瞧瞧的好奇飘过而已。

三楼展厅的 部分,是一个空旷的大厅,走近中央的玻璃幕墙,才发现下面是一个深深的墓室。顺着旁边的自行扶梯下到一楼,正是墓室底部摆放棺椁的地方。

这时才明白博物馆的良苦用心,原来这样的特意设计,就是为了给人们再现一个原样的马王堆。

一楼展厅为辛追夫人独占。除了一号墓出土的棺椁外,就只有她的湿尸了。

辛追夫人生前富贵,死后也同样荣华。在阴间她睡的是四层套棺,分别是黑漆棺、黑地彩绘棺、朱地彩绘棺和锦饰内棺,四口棺材整齐的摆放在展厅里,纹饰艳丽,雍容华贵。

这四口棺材与全部用巨大木板拼接而成、不用一个金属钉的椁室一道,构成了汉代早期最完整的棺椁组合,十分珍贵,如今也统统禁止出国展览。

巨大的椁室

辛追是马王堆的宝中之宝,博物馆为此专门在一楼开辟了地下室,将辛追在玻璃罩中悬空展出。雪白的灯光打在辛追身上,但见她神态安详,脸上仿佛还带着笑意。

见我们挂着相机,旁边的工作人员赶紧招呼不准拍照,即便手机也是不行。大家只好遗憾的围在玻璃罩边,默默的观看着这个人类史上的奇迹。

辛追遗体出土时身高1.54米,体重34.3公斤,全身润泽,皮下软组织柔软而富弹性,关节尚可活动,眼睫毛鼻毛尚存。

经体检发现,内脏器官保存完好,细如发丝的肺部迷走神经历历可数,血管里尚有凝固的血块,血型为A型。

神奇的不止于此。年湖南省博物馆新馆落成时,为了将女尸安全移入新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的专家,从解剖、病理等方面对古尸进行了系统检查。

评估结果,出土后30年的女尸保存基本完好,关节仍能活动。

而且让所有人感到意外的是,女尸出土时注入血管的造影剂还在流动,说明女尸的血管至今没有破裂。

就是这么一具神奇的女尸,在马王堆发掘之初差点被人遗弃。当时觉得只要保存好出土的帛书、器物等文物就行了,后来还是国务院图博口负责人说,多年的古尸不腐,这是世界奇迹,一定要保护好,女尸才得以完全保存下来。

后来周总理又指示对女尸进行解剖研究,这才发现和填补了许多医学领域的空白。

镇墓偶人

根据病理检查,辛追生前患有多种疾病,如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多发性胆石症,并在直肠和肝脏内发现鞭虫卵、蛲虫卵、血吸虫卵。

最有意思的发现,是其食管肠胃内有粒甜瓜籽,这就揭示了辛追的真正死因,系食用甜瓜引发胆绞痛,最终导致心绞痛,让这位享尽荣华富贵的老妇人撒手人寰,去世时年约50岁。

保存千年以上的古尸以前有过,但都是木乃伊,是事先处理成的干尸。而辛追则创造了世界纪录,是保存余年而不腐的湿尸。

马王堆女尸出土后引起世界科学界的强烈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nadw.com/ylqz/9830.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265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