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是开展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依据,也是当前初中阶段水平测试命题的重要依据。为了便于广大教师更好地领会《课程标准》的要求,在附件部分分别列举了教学与评价实例和学习目标的说明两个部分内容,可以作为新入行的生物教师或者转教生物学的老师们提供一个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有必要分享给大家,也希望广大生物教师们能够细心研读,把握好《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附录部分
附录1 教学与评价实例
实例1 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课时 1课时。
目的 探究哪些环境因素影响鼠妇的分布。
材料器具 鼠妇;培养皿,吸水纸,纸板等。
方法步骤
(1)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在课前观察鼠妇的生活环境,捕捉鼠妇若干只(注意:不要破坏学校或社区的草坪或花坛等)。针对鼠妇的生活环境提出问题。
(2)通过交流自己是在什么地方捕捉到鼠妇的,对影响鼠妇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作出假设。
(3)利用教师提供的器具和实验室可利用的其他器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用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鼠妇在一定时间内的活动变化。
(5)各组交流实验数据。分析小组和全班的数据,讨论实验数据是否支持假设。
(6)讨论“环境中的阳光、温度、水等因素对于鼠妇的分布有什么影响”问题后,交流并写出探究报告。
活动完成后将鼠妇放回大自然。
实例2 观察细胞的基本结构
课时 1~2课时。
目的
观察细胞的基本结构;练习制作临时装片和使用显微镜;初步学会画细胞结构图。
材料器具
洋葱鳞片叶,水绵或其他动植物材料,人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或其他动植物装片和切片;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刀片,镊子,牙签,滴管,干净的纱布;生理盐水,清水,碘液等。
方法步骤
(1)参照下图,利用洋葱鳞片叶、水绵或其他动植物材料,制作临时装片,或者寻找几种动植物 装片和切片。
(2)取出显微镜,进行显微镜的对光操作。
(3)用显微镜观察制成的临时装片或 装片。注意先用低倍镜观察,后用高倍镜观察。
(4)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
动物细胞表面一层很薄的膜是__________,植物细胞之间有细胞壁隔开,植物细胞的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内侧。
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内部近似球形的结构是__________。位于细胞膜和细胞核之间的结构称为__________。
(5)在下面方框中绘出观察到的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的结构图。
讨论
(1)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在结构上有哪些共同点?
(2)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在结构上有哪些主要的区别?
实例3 探究“酸雨”的危害
课时 2课时,课后继续分小组管理、观察和记录。
目的
通过探究“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认识酸雨的危害。
背景知识
酸雨是指雨水中含有一定量的酸性物质( 、 、 、 等),pH小于5.6的酸性降雨。酸雨的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一般认为,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人为排放的 化硫进入大气后,造成局部地区大气中 化硫富集,在水的凝集过程中形成 等酸性物质,随雨水降落下来。
材料器具
小麦种子;培养皿;以 为材料配制的不同pH的“酸雨”。
方法步骤
(1)分小组讨论,如何利用教师提供的模拟酸雨来设计探究酸雨危害的实验,包括设计对照实验。
(2)把一定数量的浸泡过的小麦种子,分别放在若干个培养皿中,给培养皿编号。
(3)每天定时向培养皿中的种子喷洒不同pH的“酸雨”,观察和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注意: 、 、 都是腐蚀性很强的酸液,应按药品使用安全规定进行操作)。
(1)7天后列表汇总全班学生的实验数据。
(2)讨论:酸雨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有什么影响?
实例4 设计校园绿化方案
课时 1课时。
目的
通过校园绿化设计,学习有关常见花卉、树术等植物的知识,提高审美情趣,增强爱学校的情感。
材料器具 皮尺,绘图用的纸和笔等。
方法步骤
(1)按小组调查和勘察整个校园,绘出校园绿化现状示意图。
(2)收集有关园林绿化设计的资料,调查周围公园或其他学校的绿化情况作为参考。
(3)小组讨论:应该如何在学校原有绿化的基础上设计新的校园绿化方案?
(4)绘制新的校园绿化设计方案示意图,并推荐一名代表在全班作方案介绍。为了加强方案的说服力,可以事先准备好放大的设计图或彩色的局部设计效果图的投影片等直观材料。
(1)分小组介绍和展示设计方案,重点从生物学角度说明设计方案中采用的各种植物所能发挥的作用,如吸尘、隔音、遮阳、防风、降温以及赏花、观叶、品香、美化等。配上小桥、流水、亭台、雕塑、假山,充分展示每个小组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2)辩论:哪些方案会使校园更美丽?哪些方案更合理、更经济?
实例5 模拟“血型鉴定”
课时 1课时。
目的 理解血型与输血的关系,提倡无偿献血。
材料器具
载玻片,吸管等;模拟配制的“A型血”(0.02mo0/LPb(N03)2, 铅),“B型血”(0.02mol/LBaCl2, 钡),“O型血”(蒸馏水),“AB型血”(上述“A型血”和“B型血”等量混合)和“A型血清”(0.02mol/LAgNO3, 银),“B型血清”(O.02mol/LNaI, 钠)。
方法步骤
(1)教师将配制好的4种“血液”分别标上“赵”“钱”“孙”“李”,表示分别取自4位车祸伤员,他们急需输血。
阅读以下资料,设计如何利用“A型血清”“B型血清”确定4人血型的方案。
A型血
B型血
O型血
AB型血
A型血清B型血清
无沉淀
有沉淀
有沉淀
无沉淀
无沉淀
无沉淀
有沉淀
有沉淀
(2)讨论方案的可行性,并实施方案。确定4位车祸伤员的血型。
讨论
(1)根据4位车祸伤员的血型,确定输血用血液的血型。
(2)为什么提倡无偿献血?适量献血会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实例6 探讨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
课时 1课时。
目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nadw.com/ylsc/10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