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

跟着教授看枣庄非遗四代人做好一床蚕丝被


01:00编者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为深入了解枣庄非遗项目现状,大众日报枣庄站邀请山东大学文学院刘娟教授一行赴枣庄各区(市)进行农村传统生产生活手工业项目调查。为展示枣庄非遗之美,特策划“跟着教授看枣庄非遗”融媒系列报道,聚焦枣庄非遗技艺在新时代的传承、创新和发展。在枣庄市台儿庄区店肆林立的马路边上,一眼便能看到古香古色的谭氏丝绸庄。手工蚕丝被,便是这个丝绸庄的镇店之宝,而店主谭君正是非遗项目传统手工蚕丝制作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传统手工蚕丝制作技艺分布区域是鲁南苏北地区。台儿庄地处苏鲁两省交界处,水陆码头,富甲一邑,俗称“天下第一庄”。当地蚕丝用品需量大,手工蚕丝制作技艺应运而生,并得到了长足发展。传统手工蚕丝制作技艺为纯手工制作技艺,主要流程有选茧、煮茧、剥茧、晾晒、拉丝、手工定位等。首选鲁南地区当季春茧中的双宫茧;煮茧使其脱胶,需严控煮茧时间和火候;剥茧用手将茧撑开套在弓形器具上,5-6个蚕茧叠套在一起做成丝帽;丝帽需在阴凉通风处晾干;然后由4名技术熟练工将丝帽拉成所需尺寸的丝片,均匀铺叠在一起。把拉制好的丝胎和被胆用谭氏99针手工定位法缝制在一起。所选材料均为优质原料,每个环节都严谨有序,保证每一件产品均属精品。传统蚕丝制作技艺的核心要素是:精选优质原材料,采用纯手工技艺制作,将蚕茧制作成生活用品的技艺。原材料特征:选用鲁南春茧中的双宫茧,双宫茧的茧丝纵横交错成网状,弯曲度较大,拉出的蚕丝可达到多米左右,是制作蚕丝被的最佳原料。产品特征:鲁南地区的春茧生长周期长,产出的蚕丝比较柔韧,手感柔和,具有防螨抗菌、除湿、安神、延缓衰老、透气保暖的特征。(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张环泽孟令洋报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nadw.com/ylsc/12809.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265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