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骗人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161223/5153160.html春蚕到死丝方尽。每每回忆故乡,春日养蚕的那些事便涌上心头。
我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跟上这个潮流的,最开始是有个同桌给了一张纸。上面有几个黑色的点,这就是蚕宝宝了。从此开启了我童年时光的养蚕之路。
养蚕是个心思活,从三月份拿到蚕宝宝的那一刻,你要揣在怀里,放在太阳下,比赛着看谁的蚕宝宝先出生。蚕宝宝孵出来的那一刻,我的成就感不亚于一个刚分娩的母亲。三四月桑叶正嫩,掐着最顶嫩的那几片叶子,放着事先折好的纸篓里,让小黑蚕躺着桑叶上慢慢吃。这个时候,蚕吃得很慢,一片小小的嫩叶可以管好几天,但我从来不敢懈怠,基本上天天都在更换嫩叶。
出生不久的小蚕,有点像蚂蚁
待到嫩叶消失,小黑蚕也换了身白衣服,变得又细又长。趴着叶子啃了又啃。小纸篓已经不管用了,要换大一点的盒子,或者用玻璃罐子之类的装着。蚕不离身。上学的时候把蚕带着,顺便在路上寻一些新叶。我需要来回给蚕搬家。白天带回学校,一起比比各自的蚕,交流养蚕的心得。放学的时候还要带回家里,一路上到处给蚕找桑叶,这个时候弟弟就成了好帮手,一个负责拿着蚕,一个采桑叶。
回到家要给蚕换桑叶,有的时候我看到叶子已经萎了,就把附在上面的蚕拽了下来,这个时候的蚕已经慢慢变大变肥,贴在桑叶上很有力气。捏着这些肥肥的小家伙,软绵绵的好舒服。放下新鲜的桑叶,扔掉废弃的叶子,我这才去写作业。
快入夏的时候,桑叶越长越大,蚕也越来越肥。硕大的身体在桑叶上蠕动着,可以清晰地看到一节一节的细痕,还有一条黑色的经络,不一会就啃了大半圈叶子。蚕在移动的时候,像个老火车,拖着一节节车厢的向前蠕动。渐渐地,蚕变成了一个大胖子,不到半天功夫,小山堆的桑叶被啃个精光。
长大的蚕,白白胖胖的
有一次下午,外面下着雨,我看着盒子里还有不少桑叶,就没有出去采。第二天早上一看,几十条肥硕的蚕趴着叶子梗上,叶子全没有了。那样子,一般人看了会头皮发麻,活像一只只毛毛虫啃光了整个世界。但我只有心疼,顾不得外面还在下雨,跑到不远处,狠狠地采了满怀的桑叶。用毛巾把叶子上的水揩干,把蚕倒出来,然后把叶子放在盒子底下,再把蚕扔进去。
叶子之所以要擦干,是因为我有一次给蚕吃了湿叶子发现蚕的颜色都变了,身上的白色有些偏暗。我不明所以,只是感觉是叶子的问题。于是立刻换掉了湿叶子,蚕便恢复如初。蚕一大,产生的粪便也很多,一粒粒黑色的小点点,像当初的蚕籽。清理粪便是件麻烦事,蚕一天不停的吃,粪便也是不停的产生。刚开始我还有耐心一点点地捡起来丢出去,后来越来越多,赶时间的话,就直接把盒子倒扣着,拍拍盒底,倒得一干二净,然后再把蚕捡回来。
蚕到了长不动的时候就不再进食了。桑树的叶子已经硕大如掌,桑葚也发黑发紫了。这个时候还是改不了采叶子的习惯,万一还有的蚕儿要吃了。我想着,可是弟弟却是为了吃些鲜甜的桑葚。熟透的桑葚很软,用手一碰,便会留下紫色的印记。再稍稍用力便有汁水流了出来。所以吃桑葚基本上吃得满手满嘴都是。桑葚如同桑叶一样,在农村处处可见。院子下面的菜地里有好几棵,每年都被母亲当做杂树砍掉,但来年又有新的桑树冒出来。
蚕静止不动,桑叶整整齐齐,未有一丝残缺。要吐丝了,我把桑叶清理了一部分出来。蚕吐丝的时候,都选在角落里,一根根细丝从肥硕的身体里出来,我纵使张大眼睛也看不清吐丝的地方。慢慢地,细丝把蚕的身体包裹着,原来好大一条长虫突然一下子变得娇小起来,蜷缩在薄纱似的房子里,丝越来越多,越来越厚,渐渐的看不清里面。整个都变成了白色,这便是蚕茧。白色的房子挂在细丝上,悬在空中,蚕天生是一个能工巧匠。我从细丝网里面取出蚕茧,放在另外一个盒子里面。
有时候,我打开盒盖,发现蚕在盒盖的角落里吐丝,这一动便打破的蚕的工作。我心生愧疚,蚕也不气馁,又找了一个地方重新吐丝。一条蚕一个茧,我最多的时候养活了五十多条蚕,有四十个蚕茧。
刚破茧的蛾子
说到养活,不得不提到养蚕的一些坎坷。
蚕吃桑叶,不挑食,来了就吃,只管保证叶子是干净干燥就可以了。蚕就可以养活。只有一次,在叶子里面发现一条野蚕,这条蚕看起来黑黑瘦瘦的,也吃桑叶,比一般的蚕更像毛毛虫。若不是它吃桑叶,估计我早把它扔了。后来才看出来不对劲,野蚕吃过的桑叶,其他蚕动也不动。就这样饿死了两条,我心痛,赶紧扔掉,从此以后养成每天数蚕的习惯。
蚕大的时候,我把蚕放在鞋盒里面,也不方便带回学校,只能每天放学路上采些桑叶回来。每天都把鞋盒放在鸡笼上面,又在上面垫了一块石头,鞋盒子上面有一个小洞,保证空气流通。
有一段时间我数着数着,发现蚕一天比一天少。可是鞋盒子纹丝未动啊。我不解的问母亲,母亲说是蚂蚁抬走了。我为了报仇,把鸡窝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蚂蚁洞都用开水灌了一遍,把鸡都吓得很久的都不敢回窝。然后给蚕换了一个地方,在水盆下面支一根架子,把盒子放在上面。情况终于稳定下来了。
有一年养蚕可以说是全军覆没。那天中午我在小姨家玩,母亲不知怎么想的把鞋盒子拿到院子里晒。盒盖被风吹开了,这下把觅食的鸡子看热眼了。一个个对着里面的小白虫就是一顿狠啄。躺在叶子背面的虫子也难以幸免。被鸡爪翻了个面就直接入喉了。等到我回家时,到处找盒子,看到鞋盒子里面只剩下叶子,翻来找去看不到一条蚕,我对母亲吼了起来。印象中这是唯一一次对母亲吼过。然后蹲在地上就哭了。看着地上散落的桑叶,意犹未尽的鸡子还时不时凑到盒子边,我抄起边上的小石头狠狠地砸了过去。鸡子吓得四处逃散。那一天,我沮丧至极,仿佛即将到来的暑假少了一半的意义。
蚕茧放在盒子里,一直没有动静,我有时会拿出来摇一摇,听听里面的声音,可是徒劳无功。有时又像孵蚕宝宝一样,把蚕茧抱着怀内,一样无果。
蚕茧放了很久,突然一个蛾子的出现让我又惊又喜。原先的作茧自缚就是为了今天的破茧成蝶。刚出来的蛾子,粉粉的,很长时间都趴在那里,翅膀没有完全张开,似乎还没有醒过来,仿佛在等待着什么。我在盒子里面垫了一层又一层的报纸。终于又有一只蛾子出现了,它们交尾了。不一会便开始产籽。一粒粒的蚕籽黏在报纸上,过了一天,又有新的蛾子结对产籽。产完籽,一两天后便纷纷死去。一瞬间热闹的盒子显得格外死寂。那些蛾子,从破茧那一刻起,就没有飞过,像是急不可待地完成什么使命似的,产籽完了匆匆离开了这世界。这世界它们不曾看过一眼,花间飞舞也只是在茧中的梦想,破茧便破梦,成蝶便成仁。我看着躺在蚕籽旁的蛾子,若有所思。
空空的蚕茧留下一个洞,我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只知道以前的衣服是用蚕茧作为主要原料的。可是怎么做我弄不明白,母亲也不懂,现在都用棉花了。拿到学校去,送给了一个同学,他的姐姐竟然能把蚕茧做成手绢。那个同学还给了我一个手帕,看上去毛毛糙糙的很不光滑,与想象中的大相径庭。
报纸好好保存在柜子里,只等春暖花开再开启新的生命之旅,蚕籽最多的时候有近千粒。可是那个时候我也长大了,要到镇上读初中了,没有太多的精力管这么多的生命。这些蚕籽不知道该送给谁,多希望有个人好好照顾这些可爱的虫子。
春暖了,花开了,我忘记了柜子里的报纸。等再一次拿出来报纸的时候,上面只剩下空空的小白点,小蚕们都已经饿死了。我呆呆地看着,窗外的阳光由强变弱,树影摇曳,我像是想起什么,折起报纸埋在桑树底下。
此后,我再也没有养蚕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nadw.com/ylsc/13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