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中国和印度经常被拿来作比较。
中国拥有人口十四点一亿,印度人口是十三点八亿,相差无几。
但是在耕地面积方面,中国虽然国土面积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但是可用耕地面积只有一百四十三点二万平方公里。
印度虽然国土面积比中国小。
只有二百九十八万平方公里,但是他们的耕地有一百五十九点六万平方公里。
双方只有这么点差距,但是从粮食方面来看,中国虽然是世界上粮食生产的第一大国。
但同时也是世界上进口粮食最多的国家,每年都需要进口大量的粮食,而印度每年却能出口大量的粮食,是世界上第一大粮食出口国。
尤其是大米,他们每年能够出口超过一千万吨,占据全球大米出口的近四分之一。
就小麦来说,印度是一个小麦的进出口国,出口量甚至超过了以小麦出口著称的乌克兰。
这就让人有些不理解了。
两国的人口和耕地只相差那么一点,为什么对粮食的需求差距如此之大呢?
很多印度的网民就此还大吹特吹。
那事情究竟是怎么样?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第一点,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大量进口粮食,并不是因为民众吃不饱。
要知道中国的粮食单产世界第一,尽管耕地和人口的比例较小。
但是中国人擅长深耕细作。
二零二零年中国的粮食产量超过六点七亿吨,自给率超过了百分之百,而印度的粮食产量还没有超过三亿吨。
中国的粮食产量几乎是印度的三倍。
在饥饿排行榜上,中国的粮食是安全的,而印度则是世界上最饥饿的国家之一,排在一百零三位,算是倒数了。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民众已经不再满足于吃饱了,而是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
饮食多样化精致化,从而对粮食的需求就多样化起来。这就需要粮食的多样化。中国虽然也能满足多样化的粮食生产,但是在量上却不能每一样都能满足,
这就需要进口,比如泰国香米等等。另外,随着中国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民众消费的粮食蔬菜、肉类的比例同改革开放出去的八比一比一,已经到了现在的四比三比三。肉类的大量增长,这就标志着需要更多的饲料。
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进口,这里面最主要的就是大豆了。大豆是中国进口的主要粮食之一,占到全球大豆贸易的百分之六十以上。
这些进口的大豆基本上都是被拿来榨油了,榨油后的残渣就成了家畜最好的饲料了。
还有就是就现在的成本来说,进口的粮食价格有得比自己种植成本还要低很多,比如美国,他们都是采用的大规模机械化作业,虽然单产不高,但是他们的耕地多,而且人口还少。成本自然比我们低。
最后一点就是城镇化建设的加速。让中国城镇和农村人口的比例发生了变化。
现在中国城镇人口已经超过了百分之六十。
农村人口只有百分之四十,而真正从事农业劳动的不会超过百分之三十,这是一个国家进步的表现,但同时也给农业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因为很多的耕地面临闲置的状态,这些都需要解决。
所以在中国农业改革跟上中国飞速发展的这个空档,大量进口粮食有助于粮食安全。
说完了中国为什么进口粮食,那我们再来看看印度为什么能够大量出口粮食。
印度作为世界上出口粮食最多的国家,并不是他们的粮食真的多得吃不下了。
看看饥饿排行榜就知道,他们的很多民众其实都在挨饿。
就在二零二零年,因为疫情一躲就发生了严重的饥荒,最后还是靠着国际援助才恢复过来。
至于为什么自己在挨饿,还要大量的出口粮食,用中国的一句话概括就是,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在印度有超过百分之五十的人在种地,但是他们却吃不饱。
因为这些土地很多都不是农民自己的,土地的控制权根本就不在他们手里。
种什么怎么种,农民说了不算,这样他们的单产能高了还怪呢。
而从事农业的人基本上都是低等种姓的人。在等级制度严格的印度,他们想要和土地拥有者谈判几乎是不可能。这就像是地主和佃户的关系一样。
印度种地的人,别说是吃好了,就是吃饱都是问题。而控制土地的资本家或者是大地主,却还在不断的圈地,甚至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名义扩大自己的土地面积。
这些人在掌握了大量的土地之后,要么开工厂,要么继续雇佣农民种地,留下小部分供农民糊口,剩下的部分就被出口拿来换钱了。
还有就是印度的工业能力并不高,很多的工业用品和生活用品都需要进口,但是没钱怎么办呢?
就只能拿粮食换。
如果印度不进行彻底的土地改革,那么这种情况还会继续下去。所以说一个国家的粮食是不是充足,不能只看进口和出口。
对于这种情况你们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讨论,我们下期再见。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nadw.com/ylsc/15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