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

悯农优质教学设计春种一粒粟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背诵古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通过诵读,感受农民生活的不易;

3、积累古诗,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读古诗的兴趣,感受农民生活的辛苦,珍惜粮食的来之不易。

教学难点:

感受诗的节奏美,韵律美,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教学方法:

方法引路,贯穿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自主思考和发现,巩固新知。

教具准备:

课件、种子和丰收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播放烈日照射大地的图片,问:在这么炎热的天气里,你们会做些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2、出示农民耕作的图片,问:看到这张图片,你想到了什么?

3、你觉得农民伯伯种田辛苦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4、这一幕被唐代的诗人李绅看到了,就写了一首诗,还给古诗起了一个名字,叫《悯农》,板书课题,齐读三遍。

5、看到这个课题,小朋友们觉得熟悉吗?对的,在一年级我们也学习过一首《悯农》,谁能来给我们背一背。那谁知道在这里的“悯”是什么意思?(同情、可怜)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李绅的另外一首《悯农》。

通过让小朋友们描绘自己在炎热的天气里的亲身经历,与农民伯伯的生活做对比,让小朋友体会农民伯伯的艰辛。

二、初读古诗,体会情感

1、自由读古诗。(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验:①学习生字词: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②读古诗:指名读、分小组读、全班齐读

3、听录音,划分节奏(指名读、配乐朗读)

悯农(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4、提问:通过读这首古诗,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5、看视频,了解诗人写诗的背景。

6、学习“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理解字的意思(粟:种子子:粮食)

让小朋友根据字意和图片试着说说读懂了什么?

7、学习“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理解诗意(四海:全国各地闲田:荒废的良田犹:还)

小朋友根据字意和图片试着说说读懂了什么?

对于二年级小朋友来说,封建社会人民的生活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比较难理解。视频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让小朋友们对于古时人民的生活有了初步了解,为学习古诗内容做了铺垫。

三、揭示主题,升华情感

1、提出问题:为什么天下已经没有荒废的良田了,农民伯伯还是要被饿死呢?(小朋友自由回答)

2、师根据视频内容,对封建社会人民的生活做一些扩展,加深小朋友们的印象。

3、再读古诗,体会情感

李绅看到了农民伯伯生活的情景,他非常的同情广大的农民伯伯们,所以就写下了我们的《悯农》。是为了批判封建地主们对于农民的剥削,同情广大的农民群众。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悯农》,体会他当时的心情。

讲解古时候人民的生活背景,让小朋友们更能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三、拓展延伸

1、讲解“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让小朋友体会农民生活的忙碌。

2、讲解“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让小朋友们体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与辛酸。

3、讲解《蚕妇》一诗,让小朋友们体会农家人民的辛苦。

四、教师小结

通过学习这首古诗,我们体会到了农民生活的艰辛与不易,请小朋友们说一说以后应该怎么做。

五、作业布置

1、背诵古诗;

2、搜集有关赞美农民伯伯的诗句,并背下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nadw.com/yldl/15096.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265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