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圆白癜风抗白梦 https://m.yiyuan.99.com.cn/bjzkbdfyy/魏晋时期中原战乱,河西一带却偏安一隅。这里*治安定,社会丰裕,文化也逐渐发展。桑蚕农耕、出行射猎、宴饮起居、百戏娱乐……百姓生活丰富多彩且自得其乐,幸运的是,古人将非凡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绘于砖上,为后人“访古”开启了一扇明窗。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汇集了件(套)彩绘画像砖及相关文物的“图画众生——河西画像砖上的古人生活”今天正式开展,该展首次大规模集中展示了河西地区魏晋彩绘画像砖精品及相关文物,生动展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对于生活的热爱以及由此迸发的艺术创造力。
图说:观众正在观展官方图
“仙凡幽明之间”绘出丰富多彩的“砖”上世界
国家博物馆策展工作部展览策展人、副研究馆员陈克双介绍,画像砖是模印或刻画的有画像或花纹的砖。从考古发掘来看,我国的画像砖历史从战国到宋元,持续绽放了十四五个世纪之久。工匠们在塑造这些画像砖时,以现实社会作为蓝本,在“仙凡幽明之间”形象地映现了古人精神和物质生活的全景。
不同历史时期的画像砖描绘出我国古人生活的一幅幅历史画面,其中最为“出彩”的就是河西走廊地区的彩绘画像砖。河西地区文化厚重,在东起永昌、高台,西至酒泉、嘉峪关、敦煌等绵延近百公里的广袤大地上,集中分布着大量魏晋壁画砖墓,考古工作者在此发掘出大量彩绘画像砖。
从人首蛇身的女娲伏羲、镇守四方的“四大神兽”到人们农耕射猎,服饰车舆,河西魏晋彩绘画像砖的内容题材广泛,艺术风格活泼鲜明、构图巧妙生动、线条奔放飞动,一砖一画、一砖一景,表现出了强烈的时代气息,是河西地区古人生活的真实写照,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图说:力士画像砖官方图
桑蚕农耕、宴饮起居记录古人美好生活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令人向往。在一块采桑画像砖上绘有一棵高大桑树,树下左右各站一女子正在采桑。左侧女子一手提桑笼一手采桑,右侧女子一手提桑笼一手持桑钩采桑。简单几笔,勾勒出古人农事的生活场景。
射鸟是承自汉代画像的重要题材,学者们对此题材的观点主要分为射爵求官与祭祀,另外还有驱鸟、获鸟、礼仪性射鸟等观点。坞堡射鸟画像砖左侧绘一坞堡,坞堡正中有门,墙上设有垛口。坞堡外绘一高大树木,树枝上有两只黑鸟停留,树下男子正在引弓射鸟。
图说:采桑画像砖官方图
陈克双介绍,该砖原位于采桑与牛耕之间,采桑与牛耕都是春季重要的农事活动,按《四民月令》记载,清明“治蚕室”、谷雨“蚕毕生”妇子需“勤其事”。春季地气始通应耕地,夹在其中的射鸟图或是为了驱赶桑树上的鸟,或是为开春气、通万物的礼仪性射鸟行为。
古人也在砖上记载感兴趣的历史典故。《列子·汤问》中记载: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一次,伯牙弹了一首高山屹立、气势雄伟的乐曲。钟子期赞赏地说:“巍巍乎志在高山。”伯牙又弹了一首惊涛骇浪、汹涌澎湃的曲子。钟子期又说:“洋洋乎志在流水。”在一块听琴画像砖上,砖四周绘红色边框,砖面绘一男子身着白色交领袍服,一手抬至耳边作悉心倾听状,身边亦有飞鸟盘旋,学者判断该画面或是子期听琴故事。
除了记载生活逸闻,画像砖还通过图画表现出强烈的时代气息。在一块“羌女送行”画像砖上,一男子骑于白花色骏马上回望,一女子面露愁容,作依依惜别状。女子长发披肩,身着圆领浅地裘氅,长裙袭地,身背挎壶站立送行,学者认为这是羌族女性的形象,是河西地区民族融合、通婚的体现。
图说:听琴画像砖官方图
早期的“四大神兽”什么样?古人心中“拖山力士”太萌
生活富足了,人们也脑洞大开,绘写出了另一方仙神世界。在不少画像砖上,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创造出形态各异的仙神异兽,这些无不寄托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大千世界的好奇。
四神纹铜染炉在古代是一种饮食器具,此染炉四周分别饰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玄武为俯视角度,青龙和白虎呈奔走状,是较早较完整出现的四神形象。古人对四神很是推崇。展览上,四神主题的画像砖不在少数。一块朱雀画像砖上,一朱雀头顶翎毛,威视前方,大展双翼,尾上翘,周身被云起环绕,作张口鸣叫状。画面色彩鲜丽,线条细腻,独具风格,展现出了朱雀非凡的风姿。
另一块力士画像砖上,本是深目大眼,脸颊多髯,威猛无比的托山力士竟有种反差萌。只见这位力士双手托山,腹大体圆,脑袋歪斜,脸蛋红润,嘴巴微张,像是山体太重,喘不上气。据专家介绍,河西魏晋画像砖上的力士所托之山象征的是高耸入云的通天之山,其意旨与神人托举大地以防其震动一样。而在另一块力士拖山画像砖上,力士身姿矫健,器宇不凡,方为这位威猛托山的力士“正名”。可见,古人对于仙神异兽的看法各有不同,这也从侧面体现出古人非凡的艺术创造力。
据了解,本次展览至8月21日,观众凭身份证预约进馆免费参观。(新民晚报驻京记者潘子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nadw.com/ylfz/11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