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曾理曹江寇睿贺敏捷胡洋(实习)高县融媒
叒木为桑,天虫为蚕。在高县嘉乐镇人民村,当地立足自身优势,依托蚕桑特色产业,为发展集体经济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也为助农增收和乡村振兴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桑叶除草施肥。(曾理摄)
正处于小眠阶段的蚕宝宝。(曾理摄)
这段时间以来,嘉乐镇人民村村民邓世丙和妻子正忙着给桑园内的桑树除草施肥,为接下来的夏蚕喂养工作做好准备。“目前小蚕正处于小眠时期,再过几天蜕皮后就需要进食大量的桑叶,因此我们要确保桑叶质量要新鲜、优良。”邓世丙说。
蚕桑共育室。(曾理摄)
就在离桑园不远处的人民村小蚕共育工厂,步入蚕房内,从下往上整齐摆放着一排排蚕床,上面密密麻麻地爬满了正在休眠的蚕宝宝。据工作人员介绍,工厂内设有饲养室、贮桑室、操作间,配套先进的自动化设备设施,实施专业化共育,用于集中饲养1—3龄期的家蚕幼虫。
蚕桑喂养。(曾理摄)
人民村小蚕共育工厂是“统分结合强一产”发展思路的载体之一。由龙头企业与人民村集体公司合作,多方筹资建设。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人民村小蚕共育面达到%,优质蚕茧率提升到90%,村集体每年增加收入6万元。年,在成功引进全龄段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后,新品种*金茧得到大规模推广,让人民村小蚕共育科技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我们人民村现在有多户人,其中就有多户从事养蚕,年收入达万余元。通过养蚕,户均增收2.9万元,让村民们走上了致富路。”嘉乐镇人民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袁洪弟表示,随着小蚕共育工厂的投入使用,一方面降低了群众育蚕风险,增加养殖成活率,提高蚕茧质量。同时,还可以吸纳当地劳动力就近务工,解决部分人口就业问题。
千亩桑园。(曾理摄)
近年来,人民村积极探索多种利益联结模式,推动新型经营主体与小农户的结合,谋求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采用“公司(专合社)+村级组织+农户”“共育+仪评+蚕农”的模式实现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加大“订单蚕业”力度,对蚕农进行优质茧补贴、利润返还、配套提供蚕用物资等,夯实产销连接,增加“订单蚕业”收入,解决蚕农销售后顾之忧,形成利益共同体,带动蚕业发展。
人民村一隅。(曾理摄)
同时,人民村以“蚕桑全产业链引领区”为定位,以“基地提升、统分联动、科技支撑、融合发展”为路径,重点布局了高标准桑园种养示范区、天蚕湖农旅融合示范区、蚕桑循环产业示范区、土地增减挂钩和乡村振兴双结合示范区等四个功能区。年全年总产值1.1亿元,人均产值超3万元,实现蚕农、龙头企业、村集体公司多方共赢。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蚕桑特色产业发展,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严守生态红线,多渠道拓宽集体经济来源,稳定增加群众收入,谱写好乡村振兴‘后半篇’文章。”袁洪弟说。
桑养蚕、蚕结茧、茧抽丝、丝织锦绣,如今,在高县嘉乐镇人民村的千亩桑园里,群众们的致富路正越走越宽敞。
(责任编辑甘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nadw.com/ylfz/11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