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

*平县重兴村勤茧致富蚕宝宝变身银元


“快来看呀,蚕宝宝吐丝上簇了,结成的白色蚕茧如鸽子蛋大小,像极了一个个银元宝......”近日,记者跟随黔东南州*平县重安镇重兴村同步小康第一书记赵学海的脚步走进*平县重兴正帆蚕业专业合作社,蚕房内数百张方格簇整齐排列,蚕宝宝已上簇结茧,预计再过两三天后便可采摘蚕茧。

年,重兴村按照“抓*建、促发展”的思路,把种桑养蚕作为调整农村农业产业结构、促农增收的主要产业抓紧抓实,申请获得财*整合资金24万元,购买了30万株桑树苗,引导*员新技术先学、新产业先试、风险先承担、市场先开拓,示范带动当地群众发展种植桑树共计余亩。并免费提供场地,鼓励村计生专干、致富带头人朱正霞创办了*平县重兴正帆蚕业专业合作社,带头发展养蚕。   “别看这些小蚕茧不起眼,它可是短平快经济项目,养得好的话,增收致富是可以立竿见影的。”作为村里面第一个敢带头吃“螃蟹”的人,朱正霞做足了功课,先后只身前往遵义、罗甸、广西、四川等地考察学习种桑养蚕经验,回来后说干就干,自己认领种植了10余亩的桑树,还养殖了5张蚕宝宝。

“因当年栽植的桑树桑叶产量不高,所以这一批蚕宝宝还处于试养阶段。”尽管如此,朱正霞依然充满了信心,她告诉记者:“一批蚕宝宝从吐丝到结茧虽然都需要专人进行喂养和呵护,但时间短,见效快。一般24天左右喂养就可以吐丝上筑了,结茧后的四五天就可以采摘拿去卖了。如此下来,按照每斤18元的收购价格来算,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有元的收入,这远比种地、外出务工来钱快多了。”   如今,随着第一批桑蚕结茧,朱正霞的第二批蚕宝宝也开始投入养殖阶段。   看着朱正霞的养蚕事业办得有声有色,周边的村民们对发展养蚕也提起了兴趣,甚至主动找到朱正霞了解*策和技术。

李朝秀就是其中的一户,之前的她只是认领种植了6亩的桑树苗,在朱正霞的带动下,她又跟着试养了1张的蚕宝宝。

“这蚕宝宝虽然很是娇贵,但是有小朱全天候的上门服务和指导,试养的蚕宝宝全都成活了,还都结茧了。当前,无论是种植的桑树还是养殖的桑蚕都长势喜人。”李朝秀高兴的告诉记者,“这个蚕一年可以养6、7批,后期的蚕茧还有重兴正帆蚕业专业合作社进行统一收购销售,待明年桑叶产量再多些,我准备多养几张蚕宝宝。”   “因为要照顾小孩读书,所以都不能外出务工,没想到这蚕宝宝在家就能养……”家住在重兴村七组的杨梅花一开始对发展种桑养蚕还处于观望状态,直到看了朱正霞养殖蚕宝宝的过程后,她后悔当初没有跟着大家一起发展种植桑树,如今的她在朱正霞的帮助下,也开始试养蚕宝宝,并表示明年想加入到种桑养蚕的队伍当中。

据了解,重兴村地处偏远,留守村里的大多都是不能干重活的老人和留守妇女,而村里最不缺的就是土地。发展种桑养蚕不但能够解决土地闲置的问题,还能方便周边群众就近务工。对此,赵学海一直坚信勤“茧”致富。   “无论是桑树还是蚕,浑身都是宝。桑树成活后蚕农每年都受益,长大就成了灌木,桑树嫩叶可以做茶、桑树枝回收就是培育蘑菇的好基质。明年,重兴村计划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建成小蚕共育室,集中培育小蚕,待小蚕过二眠后再分到养殖户手上,这样可以大大降低贫困户养蚕的风险,让养蚕变得简单,把种桑养蚕打造成重兴村的致富产业。”赵学海信心满满地说道。

龙润裕杨柏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杨锦焘   编辑刘娟   编审王璐瑶施昱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nadw.com/ylfz/12252.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265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