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治白癜风医院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三国时期,蜀汉的地盘仅仅局限于益州一地,无论是经济还是人口,都无法跟强大的曹魏相提并论,为了壮大自身,为北伐积攒实力,诸葛亮采取了多种办法,比如发展农业、盐铁官营等等。但这些方式,吴、魏两国也在进行,所以,单靠这几种传统充盈国库的方式,仅靠益州一个地方,无论如何是实现不了“跨越式”发展的。为此,诸葛亮选中了秦汉以来巴蜀地区的特色产业:蜀锦。得益于发达的养蚕种桑产业,巴蜀地区的锦闻名全国,史载:“历代尚未有锦,而成都独称妙”,东吴没有织锦业,曹魏虽然有,但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不能跟蜀锦相比。当时蜀汉的蜀锦产业繁荣到什么程度呢?据史书记载,蜀汉境内桑梓之园星罗棋布;城内大街小巷到处都是织布机的声音。仅成都一座城市,聚集的织工就多达7.6万人,直到蜀汉灭亡时,库存的蜀锦绸缎依然多达20万匹。所以,蜀锦除了满足蜀汉自身的消费和皇室赏赐外,还大量出口到东吴和曹魏。出现了“魏则布于蜀,吴亦资西道”的景象。靠着蜀锦的出口,蜀汉*权获得了大量的贸易顺差,这也是支撑仅仅百万人口的蜀汉能够连年征战的重要经济支柱。诸葛亮就明确说过:“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连他自己也带头种桑,家中种植桑树株。但是问题来了,三国时期蜀汉视曹魏为篡汉逆贼,连年征战讨伐,两国刀兵不断,既然蜀锦是支撑蜀汉战争的重要经济支柱,那为什么曹魏还要从蜀汉大量进口蜀锦呢,这不是资敌吗?其实原因很简单,刘备在占据益州后,蜀锦的主要出口对象是东吴,因为蜀汉地处长江上游,水道的便利可以让蜀锦从成都顺利运到江州,再从江州沿三峡东下,运到东吴的江陵、夏口、建邺等地,这些地方其实就相当于蜀锦的批发集散地,可以分销到东吴和曹魏境内。曹魏王公贵族对蜀锦也是十分喜爱,曹丕继位时,蜀汉与东吴交恶,蜀锦出口不畅,为了避免经济来源断绝,刘备在东征东吴前,特意“遣谋掾韩冉赍书吊,并贡锦布”,借着给曹操吊丧的名义,与曹魏暂时休战,同时贡上蜀锦,表示通商的意愿。所以,这段时期,曹魏是可以直接从蜀汉买到蜀锦的,两国并不是敌对状态。到了曹睿时期,吴蜀早已重新结盟,诸葛亮也连年北伐,重新将曹魏视为敌国,这个时候官营蜀锦是不能直接出口到曹魏的,对方也无法大批量购买。但包括曹睿在内的魏国君臣对蜀锦的喜爱却欲罢不能。因此,曹睿一方面从东吴购买,另一方面则采取走私贸易(即通过商人买民营蜀锦),但从东吴境内买来的蜀锦数量有限,价格也比原产地贵了多倍,而走私来的蜀锦价格却相对低廉,运输路途也较近。显然,直接从巴蜀买蜀锦才能满足需求。那么曹魏难道就不担心买蜀锦的钱,被诸葛亮用来武装北伐士兵吗?其实这种想法是多余的。因为贸易是双方的,曹魏离不开奢侈品蜀锦,地域狭小的蜀汉同样有很多物资需要向曹魏购买,所以,魏、蜀两方对此心照不宣,这也就出现了仗该打还是打,但民间的贸易,双方谁也不愿意主动隔绝。毕竟,双方的战争并不是你死我活的民族战争,而仅仅是出于刘、曹统治者互相攻伐的统一战争。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nadw.com/ylfz/12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