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菊催新雨,夜尽梨花树。
在这霜降时节,哈市仍被一束束彩菊点缀。花团锦簇,使这渐入寒凉的冰城又起了绿意。而这一地繁花——都由她所缔造。
仰望新逸夫楼,伴着白桦的*叶,笔者步入办公室中,正迎上她繁忙的背影。
龙江学者,学术有成
李玉花教授是东北林业大学现任以及首任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年度评为“龙江学者”。现担任全国分子生物学农学分会理事、中国园艺学会理事、黑龙江省园艺学会副理事长、《植物生理学报》编辑等。
她不仅是博士生导师,还是发育生物学学科学术带头人,累计发表学术论文多篇,SCI收录论文35篇,多次获得科技进步奖和国家发明专利。年获得东北林业大学 研究生导师奖;年度评为校 研究生指导教师;主讲的分子生物学、现代分子生物学大实验两门课程为东北林业大学年精品课程;分子生物学为年度省级精品课程;年获得东北林业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连续多年获得东北林业大学学术名师奖;年和年评为校教学名师;累计参与教改课题4项,发表多篇教改论文。
生命之初,创建之始
作为特殊人才引进的李教授,入职东林后,面对没有生命院学生做基础生物学研究的窘境,在学校的支持下,她毅然决定创立生命科学学院。
“如果一直不成立生命院,没有 学生,我可能十年也做不出研究成果。”
她说:“我的意思就是用两年换十年。”
为了建立完善的学生培养系统,暂停科研工作的李院长,带着生命学院的教授考察北大、清华等近十所名校,研究各类学校生命院是如何建立的,学生怎么上课,学习怎样的课程,实验课和实习安排形式等内容。经过对比论证和系统优选,最终建立了学生基础扎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系统。“生命院教学系统的建立是我对学校教育事业 的贡献。”李院长如是说。
实验教学,推崇创新
李院长认为,生物学是活的学科,是需要动手和实践的科学。所以在教学上克服经费少、管理难的问题,设计了系统的高强度的实验实习,建立起与理论相结合的实验课,并设置了五周的室内综合实习和三周的野外实习。使学生形象地体验到生物学的知识,能够热爱生物学。
院长说:“通过实践理解理论,学会做科学研究,去理解生物学真正的意义,这才是真正的改革。”那如何用实践带动学生去创新?“首先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其次学生需要有 的生物学科学实验的基础, , 的学生才能去创新”她这样解释。创新是一步步实现的,是需要基础的,不可能一蹴而就。
讲授方法,言传身教
巨大系统的信息量和生动标准的生物图,是讲授理论课所必须的。但不仅仅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讲述科学知识的发现过程,去传授科学研究的方法。
院长强调:“授课, 需要非常精炼准确的科学知识的概括;第二需要让学生了解研究的方法和实验的设计;第三需要通过课程去影响启发大家热爱生物。”怎样发动学生内在的动力,使他热爱学习,热爱生物?授课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而是育人,是把你真正的个人理想,甚至你的情操展现给学生。让学生看到你的勤奋,你的热情,去感染他。从而启发学生热爱生物,发动学生的内心,让他有自己实现科学研究的动力。李老师说:“老师要成为学生的目标,要有一个榜样作用,这很重要。”
自我学习,批判思维
在谈及学生欠缺的能力时,李院长这般说:“中国学生,最差的还是自我学习能力。教科书上的知识至少落后三到五年,所以更要求学生能够自学。”而且老师要带着问题给同学授课,把学生发动起来去自主学习,要把学习热情融到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讲授的不好,就更是要求课后自学,其中的好坏,完全看心态。现在考试一般是问答形式,有标准答案,然而自学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根据你的研究设备和科学研究的进程,生物学答案是不一样的,要让学生懂得这个道理,时时刻刻都有批判的心理。”这也是老师强调的。不同的视野有不同的答案,而答案一旦 化,那它就失去了研究的意义。这种完全不同的思考方法,是学生需要提高的,更需要老师的引导。
创新教学,深化改革
面对增加的信息量和压缩的学时,板书已难以胜任教学,更多的信息量只能通过PPT传递给学生。同时PPT的生动性,它所包含的动画和标准的生物图片,也是传统教学难以实现的。
“慕课好在学生可以自学,可以脱离老师去复习。它的资源是公共化的,可以学习各类学校的课程,接受不同的教育形式。”李院长还谈到:“阶段性考试本身是正确的,一定要有。学生抵触考试,是学习主动性不够的表现。”但老师更应思考,阶段性考试怎么考?哪种考试形式更能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和自学能力?千篇一律的考试形式是不科学的,要客观分析课程的知识层面和需求,去确定不同的考核方式。
教书育人,心怀家国
李老师坦言:“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是培养人才和科学研究,但要以爱国为前提。”教师自己需要去学习,和学生一样,去培养充实自己。教师还要让学生明白,努力学知识是为自己,更是为了国家,为了民族复兴。如果培养的学生都是自私自利的人,那教育就是失败的。学生要有理想、有*治立场,要热爱祖国,这种爱国情怀更需要培养。其次,科研的过程也是培养人才的渠道,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知道如何完成科研。
“喜爱是科研动力的一部分,但更重要的是根据国民经济,根据国家的科学需求,去确立我们的研究方向。获得国家的支持,做事才更有意义。”简短的言语倾透出院长的拳拳赤子心。
桃李所遍,国之栋梁
“老师也看不准,学生的未来会怎样。无论是教师、科研人员或是找工作,最起码都要有心动的结果,要有爱国情怀。”无论怎样,首先需要渊博的学识,知识要不断地提高。还要有自信心,这种自信从骨子里散发,是无形的气场。而它就源自生活的积累,源自要愈发 的执着。临别时,院长向东林学子提出这样的期望:“科学家要顶天立地。如果你有高水平,你要去做顶天的事;你的基础能力稍差点,那么我们做立地的事。所以不管多大的事,只要对社会有意义有贡献,那就是国家的人才。”
尾声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然解惑,意指解学问之惑,实为解解惑之惑。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知识的学习远非如何学习知识深远,前者总随时间消弭遗忘,后者长伴一生如同习惯。而李院长的授课,无论是创新的实验教学,或者言传身教的方法,又或是教学改革的深化,都更倾向于学生的自我学习。她所提倡的批判性心理也正是学生匮乏的。扎根东林十六年的她,已融入这学府的每一瓣繁花。清秋的菊,立在风中,诠释她的师心。
采访:李永磊、赵若曦、董鉴萍、尚佳鑫、张一彬
东北林业大学教务处欢迎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治疗的好白癜风医药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nadw.com/ylfz/1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