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子在桑叶上行走,小编在地球上旅游,嗨,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
昨天小编带大家去成都文殊院转了转,今天小编继续带大家去另一个寺院逛逛。它紧邻网红春熙路,太古里商业街将其紧紧包裹。它就是位于成都东风路一段的又一千年古刹——大慈寺。
由于地处成都核心区域,想要去大慈寺看看是件很容易的事情。这不,什么都没有准备,在一个空闲的早晨,我和老伴走进了大慈寺。
围墙就在公路的边上,外墙是寺院的标配红色。我们到达寺院是中午12点钟。前院里的银杏已经十分金*,吸引了不少的游客驻足观赏。寺院里的师傅十分的有心,为了便于游人拍照,将银杏叶子收集起来,建了一个长方形的围栏将其堆放,不让散乱,也不及时清除,成了一道景色。
大慈寺建于公元3、4世纪之间,被誉为“震旦第一丛林”,距今有多年的历史。
厚重的文化底蕴,得到了特殊的保护,它与文殊院、宽窄巷子并称为成都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
进入第二个院落应该是大慈寺的核心所在,两根塔柱像两枚定海神针,稳稳地矗立在房前的空坝上,塔柱上有雕刻的佛像、佛教文字;房宇上的佛像和花纹雕刻精致,栩栩如生。
唐武德元年(年),三藏法师玄奘从长安到成都,随宝暹、道基、志振等法师学习佛教经论。武德五年(年)春,玄奘在成都大慈寺律院受戒并坐夏学律。玄奘在成都四五年间,究通诸部,常在大慈、空慧等寺讲经,为蜀人所景仰。
唐天宝十五年(年),安禄山攻陷长安,唐玄宗避难成都。玄宗见大慈寺僧人英干在成都街头施粥,救济贫困百姓,并为国家祈福。他深受感动,乃为英干敕书大圣慈寺匾额,赐田一千亩。
唐宋时期的大慈寺,是中、韩、日三国佛教学术交流的中心。唐代新罗国(今韩国)无相禅师,原为新罗王子,开元十六年(年)到长安,受到唐玄宗召见,后入蜀参拜智诜、处寂禅师。
历史上,大慈寺最有特色和影响的文物是名画和铜佛。史料记载该寺壁上有各种如来佛像幅,天王、明王、大神将像幅,佛经变像幅。宋苏轼曾誉为精妙冠世。据专家评价该寺所有画像皆一时绝艺,是一座极其珍贵和罕见的艺术宝库。
还在历史的过往中,手中的相机定格下了这个镜头:寺院古色古香的建筑与现代高楼林立形成了鲜明对比,一边是沧桑厚重的历史,一边是勃勃生机的现代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大慈寺在低吟着历史的变迁,而太古里在高唱着时代的进步。
这是我翻阅的最厚重的两本书,文字已经雕刻在了石头里,岁月仍在大慈寺里流淌。
憨态可掬的12生肖萌萌地站立在第三个院落里。游客络绎不绝与之合影,小朋友拗着大人抱着要摸摸,萌宠的动物脸上、身上都有了脏脏的痕迹,让人心生爱怜。
在一间惮房里,不期与国中四大名绣——蜀绣相遇。精致的手工艺品让人赞不绝口,屏风上的鲤鱼戏花,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展架上的作品件件不俗,是赠送亲朋好友的上佳礼品。
“成都味道”在这里呈现和传承。这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生活。在大慈寺里品茶吃美味,是很让人向往的一件事,我如愿了。
香烛在缭绕,香客很虔诚。游客在祈福着各自的心事,佛主在真诚地保佑着平安。愿大慈寺不再毁于兵火,愿天下苍生不再生灵涂炭。
走出大慈寺才知道原来这个寺院又叫“古大圣慈寺”。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nadw.com/yljj/11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