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

我的养蚕趣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对此古诗再熟悉不过了,如果不是宠物蚕,蚕经人工的干预直接死在茧里,抽丝剥茧最终成为中国的丝绸。

春天,是个万物复苏的季节。柳树杨树都长出碧绿的叶子来,桑树也长出嫩嫩的叶子。用桑树嫩嫩的叶子来养蚕再好不过了。儿时养蚕纯属好玩,一方面满足小孩子好奇的心性,一方面观察蚕的一生。

养蚕要从头开始,先要准备蚕卵。指甲盖大小的纸片上如果蚕卵密的话就有几十个蚕卵。这一个个的蚕卵非常小,一毫米大小半毫米高。在春天这个乍暖还寒的季节不能自行孵化蚕宝宝,就需要给它加一点点温度。用几朵棉花把蚕卵包起来,一天到晚都放在贴身的衣袋里,上学也暖放学也暖,过不了几天一条条幼蚕就会孵化出来。刚从蚕卵里面破壳而出的蚕宝宝很小,小到不仔细看就会被忽略掉了。这些小不点如同蚂蚁一般大,黑黑的,所以这个阶段的蚕又称蚁蚕。这是形容它的小,说它比一粒黑芝麻还小也不为过。

这一条条的幼蚕若不蠕蠕而动,叫人几乎忘了它们是小小的生灵,因为小,容易被忽略掉。其实一个火柴盒足够容纳十几条蚁蚕,桑叶开启它们此生。随着幼蚕一天一天的长大,火柴盒已经嫌的小了,要换更大一点的盒子。几经蜕皮,加之不断进食桑叶, 竟超过刚破卵时体积的几十倍,叫人咋舌。猜相扑运动员那庞大的身躯,也是在吃法上有独到之处。

时间是一个修补者,一天天将它们修补得越来越好看,由开始灰灰的脑袋灰灰的身子一直修补到白白胖胖的蚕宝宝。颇有点丑小鸭变白天鹅的味道。

蚕的一生从出生到化蝶死去也就四十天左右,这四十天对于学堂的我来说只是学了几门语文数学课,而对于蚕来说就是从生到死的距离。其实人何尝不是,往透了算说蚕一日和人的一日比较,一日三年,人生充其量年,已经到了生命的天涯海角。

待蚕蜕去 一次皮,每日不停的吃大量的桑叶,进行又一轮的疯长。这时蚕的身体明显有了变化,白得甚是好看,似玉一般透着光泽。到了这个时候,蚕不像以前那样吃桑叶了,似乎有点厌食。有了此征兆,知道它快要吐丝了,需要给它们换更大的盒子,里面放入容易吐丝的物件,以方便它的茧可以挂在上面。

蚕吐丝没有蜘蛛织网那么灵动,抬起头慢慢吐丝,憨憨的样子甚是可爱。当丝越吐越多,一个薄薄的茧房就有了模样。透过初时的蚕茧,仍然可以看见蚕在里面不停的吐丝。作茧不一定自缚,是为了更好的保护自己,当蚕再次咬破茧时则完成了华丽的大变身,由之前的虫子变为有翅膀的蛾姑娘了。成了蚕蛾后已经不食 烟火,不吃不喝,直到生命的 一刻。

小时候在农村很多人都养过蚕儿,男孩女孩都很喜欢,不像跳皮筋有性别区分。现在的孩子身在农村还好,不缺新鲜的桑叶。但城市的孩子采桑叶就是个问题,好在淘宝上什么都有,连桑叶也会打包邮寄给你。可以放在冰箱里储存,也够蚕宝宝吃上一段时日。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nadw.com/ylly/10983.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265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