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是全国 的丝绸之乡,
是我国栽桑、养蚕、缫丝、织绸的发源地之一,
蚕桑生产历史悠久,
蚕业文化源远流长,
而种桑养蚕是太仓老闸地区的农家传统,
以前住在七浦塘畔的人家,
几乎家家户户种桑养蚕,
蚕宝宝不但让农民得到了实惠,
也让当时的孩子们学到了不少生物知识。
近日,
九曲小学老闸校区建起了一个
约平方米的“丝路文化馆”。
00:39
让学生们在学习和实践中
探秘和了解我国古丝绸之路
及蚕宝宝的成长历程。
九曲小学老闸校区相关负责人告诉小编,
学校在分析周边资源及学生需求的基础上,
着手开发“蚕桑文化”校本课程,
让学生做一名小小养蚕人、小小印染工。
通过亲身体验,
让孩子们步入蚕宝宝的世界,
领略蚕桑文化的魅力。
这个“丝路文化馆”分为主题展示区和养蚕实践区。
在展示区部分,有介绍蚕文化的“图书角”,有蚕丝制作农具和蚕丝产品展示,以及“一带一路”文化背景系列宣传展板,较为详细地介绍了中国古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
在养蚕实践区,数个大匾里养着许多蚕宝宝,有的正在大吃桑叶,有的开始身体发*,有的刚好“上山”结茧。而背景墙上,布置的是蚕宝宝的成长过程和蚕丝的用途等宣传资料,小朋友们可以在与蚕宝宝的亲密接触中,深刻了解桑蚕的成长过程和蚕文化的历史习俗、风土人情等丰富的知识。
负责该课程的章老师说:
养蚕过程中学生们通过观察与思考,在探究性学习中,了解蚕宝宝的生长习性,在实践中了解桑树的种植方法,学会辨别桑叶,更主要的是在活动中学会交往与合作,学会关心欣赏他人,珍爱生命,享受成长的快乐。
学生们对蚕宝宝很感兴趣,
有些学生还为此“入了迷”。
张娅婷同学是学校养蚕兴趣小组的重要成员,她把蚕宝宝每天的生长变化写成了一本“养蚕日志”,蚕宝宝每天的长度、蜕变时间和吃食、排泄情况都一一记录在册,当蚕宝宝结了彩色的茧,她就欣喜地拿到学校和同学们分享喜悦。
高文昊同学每天都把自己的养蚕心得汇报给老师,还不停地询问养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了解了许多养蚕采桑叶方面的知识。
这个“丝路文化体验馆”真是棒棒的!
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热爱探索的兴趣,
并且弘扬了中国 传统文化。
边养蚕,边观察,边学习,
真是不可多得的体验。
你们学校也有这样寓教于乐的小课堂吗?
欢迎留言与我们分享~
太仓日报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nadw.com/ylly/11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