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曲艺的朋友对京韵大鼓并不陌生,京韵大鼓是流行于我国北方的重要曲艺形式,上世纪20年代评论界已有“刘、白、张京韵三大派”的说法。张派京韵大鼓创始人张小轩,他因爱好而拜师学艺,成为 票友。年张小轩下海从艺,与刘宝全相颉颃,终于成为一派宗师,而张派艺术也曾兴盛近四十年。他的艺术风格以实大声洪、气势磅礴、能编善唱并有含灯绝技而享誉曲坛,是天津曲艺历史上的一个奇迹。随着历史的发展张小轩创立的张派京韵大鼓已经50年没有出现活态传承。
(张小轩剧照)
年的一天下午,天津广播电视台文艺广播的编辑小四接听了一部听众电话,放下电话后,他兴奋不已,封尘多年的张派京韵大鼓就是通过这次通话重新回归到了人们的视线当中……
给文艺广播编辑打电话的老人是天津一位退休工程师,他叫李玉起,今年71岁。电话中他提到,年的首届津门曲荟上张小轩亲传弟子宋明元先生的演唱深深地打动了他。当时还是中学生的李玉起通过学校老师结识了时年72岁的宋明元,并开始跟随宋老系统学习张派京韵大鼓的演唱。
李玉起接受采访
文艺广播为了保留珍贵的曲艺资料,很快就决定为李玉起先生进棚录音。李先生与青年弦师孔祥鑫、*利春、张翔排练、磨合了一年的时间,排练出了张派京韵大鼓的曲目《华容道》《单刀会》等曲目,并于年初进行了录制。
张派京韵大鼓之所以稀罕、珍贵,是因为张派的相关音响资料少之又少。据现有的记载,张小轩在百代公司灌制的唱片有《草船借箭》、《华容道》、《游武庙》、《单刀会》、《灯下劝夫》、《马大帅夺杨村》、《西太后起銮》等。这些唱片都是只言片语,我们几十年来一直无法窥见张派京韵的全貌。天津市艺术研究所曲艺研究专家,曾经担任《中国曲艺志——天津卷》编辑的周春玲女士听过李玉起的演唱录音后惊呼不已,说这是一次与“故人重逢”的工程,是弥补京韵大鼓音响资料空白的重要举措,功德无量。
李玉起宋明元师徒合影
本周日天津文艺广播《曲苑大观》“曲艺大讲堂”中为大家请到李玉起先生,请他介绍一下自己系统学习张派京韵大鼓的经历,介绍张派京韵大鼓的特点,并请大家欣赏李先生 录制的“古董级”张派京韵大鼓唱段,精彩节目不容错过!
节目链接
《曲苑大观》
播出时间:每周一到周日17:00~17:30
▼-END-
文字
小四
编辑
西小贝
天津文艺广播(wenyi)
有滋有味乐在其中
收听频率:FM.6AM
新浪微博:
天津文艺广播
有什么药可以治白癜风中医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nadw.com/ylly/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