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吃药能好吗 http://pf.39.net/bdfyy/bdfhl/141105/4510844.html可能是老了的缘故,回乡的路上,最心急的两件事,一个是想见一见“老”人——亲属、同学和战友,二一个就是想吃儿时喜欢吃的东西。生来嘴馋,小时候就愿意帮妈妈烧火做饭,图的就是有好吃的可以尝先。以后当兵走南闯北调动频繁,每到一处,总是跟管吃管喝的走的很近,也是为了保证随时供应。
这些年工作忙,极少回家。上一次回去是02年春节,只呆了三天,大过年的没机会吃那些乱七八糟的,都是鸡鸭鱼肉。这次赶上季节好,时间也从容些,想吃的大都吃到了。到达的当天晚上在妹妹家,丰盛的餐桌上赫然摆着久违的蚕蛹、*蚬子、野菜蘸酱、和酸汤子。看来知哥莫如妹,知道我好吃哪一口。
柞蚕蛹不必多说,岛青也有,烟台、威海一带很流行。*蚬子是一种比较大的蛤蜊,色*个大皮薄肉肥味美,烫开口后剥出蛤肉,在原汤中反复涮净泥沙,或原汁或凉拌,鲜嫩无比。五一前后正是采摘野菜的季节,品种远非青岛市场上卖的几种可比,都是产自大山里,种类繁多,什么大耳毛、山糜子、广东菜、小孩拳、猫爪子、大叶芹、小叶芹、刺五加······至少有几十种。用水潦了,稍加浸泡,攥干了蘸豆酱吃,我是百吃不厌呐。最值得一提的是满族食品——酸汤子,过去是秋天将新下来的玉米粒子浸泡在大缸里,大约一个周左右待其发酵后取出,像磨豆腐一样用磨磨了,放到容器里,盖上屉布,再用草木灰吸干多余水分,就成了汤子面。攥汤子可是当地妇女的绝活儿,两手握着一团汤子面,右手拇指戴上一个喇叭似的汤子套,不知使的是哪股劲,面条便一根一根甩进锅里滚开的水中。盛出一碗,哇!*灿灿的,吃上一口,酸酸的,滑滑的,面条还颇有咬头,就着香菜大葱拌大酱,真是妙不可言。如今是四季都有,也有了挤压的工具,可是方便大了。回去这几天,不管家里和饭店,我顿顿都没离开过。
在凤城满族自治市,在战友高凤林安排的餐桌上还吃到几种意想不到的美味。一个是雄蚕蛾。蚕蛹孵出蚕蛾后,母的要产籽,雄蚕蛾完成历史使命后,就被掐掉翅膀,炸了或炒了吃。不仅味道香美,而且是不可多得的男性滋补品,百分之百的绿色食品。七八十年代风靡一时的“延生护宝液”就是从中提取的,只是不知舍不舍得用真的。小时候偶而吃过,已经忘记了。还有“小神仙”,蚕蛹没羽化成蛾的那种,据说也极具保健作用,以前则闻所未闻。有一道河鱼,我一看乐了,就是我儿时下河抓过的沙固子。颜色酷似河底的沙石,常常固定在河底不动,不细看还发现不了。这真是鱼别三日,也当刮目相看,如今成了美味佳肴了。还有一道榆树钱做的汤菜,一种长刺的榆树春天发的小芽,与土豆丝一起做汤,清香诱人,丝毫不亚于江南的莼羹!
席间说起家乡的野“菇茑(音鸟)”,以为早已绝迹,没想到凤林邻居家里就有,即刻送来一串,几十年没见了。这是一种草本植物,记得小时候见它们遍生于槐树林中,生命力极强。果子是圆圆的,外面有灯笼似的外皮包着。夏天呈绿色,味苦,酸,小女孩挤出其中的籽,把皮囊放到嘴里咕嘎咕嘎咬着响,像是青蛙叫。秋天经霜一打,便是一片一片的红灯笼,剥开外皮,连果实都红了。咬开一尝,酸甜微苦,是清热败火的良药。记得小时候见山里人家屋檐下一串串挂着,馋得直流口水呢。(写于年5月)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nadw.com/ylly/9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