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

运河十景丨中国大运河上的ldquo钱


年年初,苏州“运河十景”建设正式启动,着力打造吴门望亭、浒墅关、枫桥夜泊、平江古巷、虎丘塔、水陆盘门、横塘驿站、石湖五堤、宝带桥、平望·四河汇集等十大运河文化地标。

“先有浒墅关,后有苏州城”,今天,小i带大家到浒墅关走一走,看一看这片江南要冲之地,在时代变迁中的“华丽转身”。

从虎疁到浒墅

乾隆金口读白字

浒墅原名为“虎疁”。相传,多年前,秦始皇南巡至此,“求吴王剑,发阖闾墓”时,见虎丘山蹲一白虎,虎西走二十五里而失,虎不见处即得名“虎疁”。

▲虎丘

虎疁之名被延用了数百年,后又几经易名。唐时,避高祖李渊祖父之讳,至五代又避吴越王钱鏐之讳,“虎疁”更名“浒墅”,宋《吴郡图经续记》中又称“许市”。明宣德四年在此设钞关,后又建关署,为七大钞关之一,遂名浒墅关。

“浒”与“虎”同音,而苏州人却习惯读成,这个口误,相传是源自乾隆皇帝。

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乘船途经浒墅关。乾隆在船头观赏风景时,一眼看到了关旗上写着“浒墅关”,而“浒”字的三点水正好被遮住了。于是,乾隆便说:“‘许’墅关到了,离苏州不远了。”身边的大臣个个心照不宣,将错就错,也跟着念“许”墅关。

NO.2

浒墅钞关

运河上的“钱匣子”

河道通达处,必是繁华地。京杭大运河开凿后,浒墅关一跃成为南北往来要冲地。“上接瓜埠,中通大江,下汇吴会巨浸,以入于海”,号称“十四省通衢之地”,有“江南要冲地、吴中活码头”之美称。

北方棉花、小麦、杂粮,南方闽广海货,苏杭嘉湖丝、棉织品及手工业品,都在此周转,带动了商贾骈集、贸易繁盛。

明代在此设钞关之后,更是让浒墅关扬名天下,成为了明代最 的钞关之一,是运河上名副其实的“钱匣子”。

明朝时称纸币为“钞”,各行各业均以“钞”交税。钞关,即根据来往船只载重量、所载货物及路程远近,折银收钞的关卡。

钞关建立起来后,除了商贸往来之外,四方八地的文化、民俗也沿着运河传播,在此汇聚、交融,迸发出灿烂光彩。

倚运河而建的文昌阁,是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进文昌阁绕到华佗殿后,从城墙上向下俯望,可见一条陆路——董公堤。旧时,行旅交通无非水、陆两途,运河畔的文昌阁就成为集水陆交通于一体的枢纽。

相传,乾隆登上文昌阁,看到运河中船只穿梭不绝、桅樯林立的景象,不禁发出了“昌阁风桅”的赞叹。

如今,这里修建了一条环河健身步道,行走于此,依然能看到大运河上的船来船往,听到运河水浪拍岸的声音。

NO.3

蚕桑草席

浒墅关的地方印记

说起浒墅关的地方特色,苏州人总会想起当地的蚕桑文化,以及浒墅关出产的草席。

自古以来,蚕桑业就是江南地区的重要农业支柱。浒墅关镇也因为一校(蚕校)、一种场(大有蚕种场),与蚕桑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

年,江苏省立女子蚕业学校在浒墅关镇落成,年郑辟疆接任校长后学校发展迅速,很快成为江浙一带颇有名气的桑蚕学院。

年,在蚕校任教的邵申培与郑辟疆在蚕校南河岸的荒地建成大有蚕种场。建国后,大有蚕种场与其他蚕种场合并,成立浒关蚕种场。

如今,浒墅关新建成的蚕里街区,以蚕种场民国建筑为基地,依托5栋保留完好的民国建筑,将记忆中的蚕桑文化,重新带回了浒关人的日常生活中。

自明清时期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草席也是浒墅关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可谓是“家家种草,户户织席”。

浒墅关出产的草席,被称为“关席”,因独特的制作工艺,而广受喜爱,上可为御席,下可为民榻。年,浒墅关草席制作技艺被列为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今日浒墅关

NO.4

古迹修复

重现昔日运河盛景

如今,作为苏州“运河十景”之一的浒墅关古镇项目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项目以大运河文化保护为宗旨,通过对浒墅关重要历史遗迹进行保护与复建,以“明清风+新苏式”风格的全新包装,高度融合运河文化与旅游休闲业态。

项目规划“一心、一轴、一环、六大片区”核心布局,以《康熙南巡图》为蓝本,打造“运河记忆、码头商驿、浒关水邑”三大主题,“运河味、运河埠、运河调、运河艺、运河尚、运河梦”等六大风情片区。

作为浒墅关古镇首期项目的“大码头一期”目前已建成,包含时尚餐饮、精品酒店、精品茶室、蚕里馆、绿色技术小镇客厅展示中心等多元化场景,是一个有底蕴,有氛围,有人文的北苏州运河特色文商旅融合产业街区。

“大码头二期”也于今年夏天开工,将建设仰宸楼、龙华行宫、世纪幻影等主要业态。大运河文化传承复兴典范文旅小镇,正阔步而来,续写千年运河的炫彩华章。

一条大运河

一头连接着悠久的历史

一头蜿蜒至无限的未来

运河畔的浒墅关

正阔步而来

展现洗尽铅华后的风采

#XUSHUGUAN#浒墅关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nadw.com/ylsc/10470.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265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