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

读秦汉帝国兴亡,或许没在史书里的内容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续之前的《春秋:五霸迭兴》和《战国:七雄博弈》,这期我们在一起聊点秦汉的那些事儿。

这本《秦汉:帝国兴亡》的作者同样是朱良,照这样的节奏,大佬是想把每个朝代的历史都整合成一本书吗?不过,这套上下册的“秦汉”,单就内容而言,把秦汉4百年的风风雨雨浓缩得有点过于精炼了。

全书四十五章,楚汉相争写了十章(秦帝国提及的内容极为有限),西汉二十章,东汉(含新朝)仅有十五章。窃以为,想把秦汉两朝的内容说得相对通透,一本书20来万字,四本到五本的体量是比较合适的。

我们都说汉承秦制,大体上可以理解为,如果秦朝是激进派严苛派,汉朝就是保守派温和派。汉初国力空虚,匈奴人就是欺负你不行,打刘邦调戏吕后,直到汉武大帝雄起,才把北方好好收拾了一回。

事实证明,穷兵黩武乃是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转折。整个西汉,从汉武后,国力就一直不太行;东汉初建的两代皇帝比较能做事,后来皇帝的寿命越来越短,年纪越来越小,整个国家就不行了。

我们对于两汉的了解,大都停留在*治与*事层面。就我而言,两汉很重要的一些内容是选官体制与民众生活。

读两汉历史,经常会看到有些底层人物(如朱买臣、桑弘羊等)很快就成为*坛新星,发迹之快,让人咋舌。虽说两汉选拔人才是有考试和察举制(考孝廉),但以两汉的辽阔疆域,一个“底层小人物”突然就直达天厅,这着实过于童话——好比一个卖煎饼油条的突然去了大会堂被内阁的人接见。

但这些人的发迹过程,史书上一笔带过。这就格外遗憾了。

再一个,是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

虽然两汉有文景之治、明庄之治等被后世史书称道的“盛世”。问题来了,文景之治到底是谁提出的?这是个大问题——至少文景之治这四个字好像并没有在史书中明确记录下来。

此外,文景之治究竟是统治者信奉*老之术,落实无为而治,还是当时的汉初国力实在不行,一旦横征暴敛,怕不是秦末乱象再起?

中国的农业税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年才彻底废除,而古代劳动人民的赋税——基本是实物税,并不会因为盛世就少交,除非皇帝一时兴起或者灾荒年实在收不了。

古代劳动人民需要缴纳粮食和蚕丝(过去砍伐桑树是重罪),农闲时还要承担市*工程建设,造路造桥造城墙,如果战争年代,要么上战场要么做后勤或者充当粮食队运送员。

平心而论,像史书中提到的各种“盛世”,它们从宏观看的确是一种欣欣向荣,但落实到微观,我想不见得劳苦大众会认为自己在“盛世”——唯一承认的是,丰年且不打仗,老百姓的日子肯定会好过于乱世。

再比如,今天我们的时代经济够发达吧?大小新闻都能相对轻松地获取对吧?

但是,我们还是会看到一些匪夷所思的国内新闻,有些是天灾,有些则是人祸。如果问一群人现在的生活满意度,那想必是幸福的;同时转头问另一群人,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于是,我们读东周秦汉历史,或者是其他中外的历史,眼光绝对不能仅盯着宏观视角。宏观上讲,谁拳头粗谁就有话语权;人物的实权到达一定高度,是可以无视法律的;天下的利益,就是做大和切分,而所谓的“派系”或者“集团”,就是利益圈的互动,什么“隔山打牛”、“四两拨千斤”、“明升暗降”、“弦外之音”等,套路都是相似的。

所以,我其实是觉得,二十四史,很多史书上没记的东西,是要我们自己去悟的,而记录的东西,也是需要我们去琢磨背后的道理,而不仅仅是表面的故事——因为所有的故事,都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仅此而已。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nadw.com/ylsc/11940.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265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