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区,养蚕户和桑园都比较分散,桑园的立地条件和土壤条件、桑园质量都差异较大;养蚕户不集中,技术水平和蚕房等硬件条件也参差不齐,所以养蚕成绩的差别也较大。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个,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之一,小蚕共育,一起来看一下吧!
推行小蚕共育的好处
1、有利于贯彻执行科学养蚕技术。小蚕共育可集中养蚕技术水平高的人员,选择保温保湿性能好的小蚕室来精心饲养小蚕,同时有利于技术标准的贯彻执行,科学养好小蚕,为蚕茧高产稳产打下基础。
2、有利于消*防病。小蚕共育能做到蚕室、蚕具彻底消*,小蚕、大蚕分开饲养,环境污染少,感染病原机会少,有效控制蚕病的发生。
3、有利于提高工效。小蚕共育可节省桑叶、人工、燃料和蚕具蚕房,降低养蚕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4、有利于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小蚕共育实行集中加温、补湿,能有效减少能源消耗,减少有害气体排放,符合生态环保,节能减排的要求。
小蚕共育的形式
1、联户共育。同村相近的养蚕户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自愿结合,选择设备条件好的蚕室为小蚕共育室,共育物品费用按蚕种数量分摊,桑叶、劳力各户自理,饲养至三龄后分户饲养。这种方式建立在相邻和信任的基础上.较容易形成共育团体,可行性较强,组织形式较松散。
2、以专业村为单位的小蚕集体共育。建立小蚕专业饲育组织,实行企业经营,独立核算,以商品形式向养蚕户出售小蚕,也叫“小蚕公司”。
这种方式以该村有一定数量的养蚕户,形成一定规模,共育组织配备有符合要求的蚕房、桑园及过硬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为前提,各方面要求较高,顺利运行后,组织形式较紧密。
3、专业村内的专户小蚕共育。由技术水平较高并且设备条件较好的蚕桑专业户组织小蚕共育,共育中所需的一切物资、桑叶等由专业户负责,共育至三龄后分给养蚕户饲养,同时向养蚕户收取一定的报酬。这种形式在具备上述条件的同时,还必须以共育户在养蚕户中建立较高的信用和威信为前提。
4、联村共育。将邻近各村原来分散的养蚕户组织起来,开展联户、专户或集体共育。这种方式除须具各上述各种方式的条件外,还须具备能顺利安全地分配和运输小蚕的必要条件,才能确保共育的顺利实施。
小蚕共育的要求
要充分发挥小蚕共育的优点,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配套工作:
1、搞好共育室及配套设施建设。小蚕共育要选在远离*源、保温保湿性能好的共育室内,并且配套有消*池、贮桑室、附属室、防暑设施等。
2、建立小蚕专用桑园。小蚕共育,用叶量多,如果采取由养蚕户分散轮流送叶的办法,不能保证质和量的要求。为此必须设置小蚕专用桑园,小蚕专用桑因除加强肥培等管理外,还要选择成熟早而齐.叶质充实的优良桑品种,栽植密度不宜过大,面积以1亩承担饲育7~10盒蚕种为适当。
3、加强组织领导和管理。要认真制订并严格实施小蚕共育的饲育技术标准;切实做好小蚕的分配发放和安全运输等工作,在确保小蚕质量的同时,处理好共育室与蚕农的关系,还要处理好蚕农与蚕农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利共育关系能和谐顺利持久运行。
小蚕一日二回育
小蚕(一至三龄)一日二回育是一项新的省力化养蚕技术,已在浙江和江苏部分蚕区开始推广使用,该技术具有省工、省叶、省成本、增效益的特点。
小蚕采用一日二回育饲养,需要掌握好以下关键技术措施:
1、严格控制温湿度。做好蚕种补催青工作,温度掌握在25.5C,干湿差1.5C,保证一日孵化率达95%以上。按技术标准升温保湿,饲育中防止温度剧变,每次给桑后上下、左右调匾,做到春期小蚕10天眠3眠。夏秋期小蚕9天眠3眠。
2、选采良桑。用桑要适熟新鲜,老嫩均匀,不吃隔夜叶。一至二龄上盖下垫并四周包折好,三龄只盖不垫,每次给桑前半小时揭膜。
3、过密而造成饥饿或相互抓伤蚕体。
4、严格消*防病。蚕室蚕具、环境彻底消*,保持蚕体蚕座清洁卫生并定时用“防病1号”等消*,加眠网及提青止桑撒焦糠或焦糠石灰,及时提青分批,严格淘汰病小蚕。
养蚕朋友们,只有掌握了这些养蚕技巧,才能提高蚕茧的产量,增加人们的收入,看完了以上内容,养蚕朋友们都了解了吗?喜欢就分享给你身边有需要的朋友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nadw.com/ylsc/11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