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治疗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828/4687762.html隶书,从书法的角度来说又称“佐书”,佐书的“佐”带有辅佐的意思,楷书又称正楷,当然是“书体 ”了,隶书就是辅佐楷书的“臣宰”了,因此我们可以推断:隶书写得好,就可以“辅佐”楷书也能写得好,如果隶书写得不好,好比是“臣宰”无能无德,也就不能很好地“辅佐”楷书(书体 )写得好了。
隶书诞生于篆书之后、楷书之前,出现在秦代,昌盛于汉代,秦始皇扫灭六国一统天下之后,为了推进七国“书同文”战略,命令丞相李斯创立小篆字体推广全天下统一使用,直到有一年发现牢狱中有一个犯了法的小官员程邈创造了一种更加简洁易辨认的字体,才改为推广这种字体,由于小官员程邈创造的这种字体首先在隶卒戌役当中使用,所以起名为:隶书。
隶书的外形大体上是扁平形状的,很像蝙蝠和螃蟹的形状,也就是横笔划长而竖笔划很短,横笔划讲究一波三折,这是相对于篆书的圆弧弯曲形状的改进,也要比楷书的横笔划讲究平直要复杂些;竖笔画是又短又直,很容易书写的。撇笔划的形态比较生动,一般都是形态各异大体以瘦小且略微弯曲为美观,不宜使用中锋,否则会神态显得呆滞了的。捺笔划类似于横笔划,只是要求更加简洁一点向右下方来运笔。隶书的点笔划要注意神韵了,有上点、左点、右点、卧点、中点的区别,写好了才会出神韵的,中点要尽量靠近中间部位千万不能露锋,卧点又叫横点,在隶书中使用比较多,写法类似于横笔划要求与横笔划组合好神韵,不能比横笔划长,否则会头重脚轻失去了神韵的。左点和右点,类似于长点写法还是类似于横笔划,只是方向是上下的,长短需要根据具体汉字灵活处理,但是不能书写得太长了,否则会没有生气和活力了。
隶书最基础的笔划应该是横笔划了,横笔画讲究蚕头雁尾和一波三折,“蚕头”是指横笔画的开始写得像蚕虫的头部那样自然的微微弯曲;“雁尾”是指横笔画的结尾部分象雁鸟的尾巴那样自然翘起,有一种飘逸的美感。“蚕头”和“雁尾”都是追求的神似,不是拘泥于形似的。还有一种说法叫:蚕头燕尾,其中的“燕尾”应该是“雁尾”才对,由于各地方言的读音相似,这个应该是口误和笔误了,我仔细观察过很多燕子和雁鸟的尾巴,发现雁鸟的尾巴更为妙趣和生动,燕子的尾巴是修长和分叉的,不象隶书横笔划的尾部,所以,以后请大家都在说隶书的横笔划时只说“蚕头雁尾”,而不是“蚕头燕尾”。还有隶书横笔画讲究一波三折的问题,蚕头的弯曲这是 折,雁尾的上翘这是第三折,那么中间部分还有第二折了,由此可见隶书的横笔划是曲折的不是笔直的,如果写成了笔直的,那么隶书的那种古朴神采就没有了。
汉隶唐楷,汉朝的隶书使用广泛叫“汉隶”,唐朝的楷书使用广泛叫“唐楷”,那么从汉朝到唐朝的中间呢?这个也是从隶书“进化”到楷书的中间时间环节,出现了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书体叫:魏碑,名称来源于大量石碑上刻的 字体,经考证是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北魏时期的作品,所以简称“魏碑”了。魏碑首先改变了隶书的扁平的类似于螃蟹蝙蝠的外形,变得比较方正些了,但是笔划还有很大一部分保留了隶书的形状,所以隶书和魏碑成了楷书出现的“先头兵”了,研究好隶书和魏碑对于写好楷书是很有帮助的。
由于隶书有变体的问题(是指各人自己有一套风格),魏碑也有差异性问题,所以我们想通过隶书或魏碑的字帖练习来提高楷书书法水平,只能侧重它们之间的普遍规律了,首先我们尽量避开魏碑,因为魏碑实际上是似楷非楷、似隶非隶的,先不要被它给引导弄混淆了。隶书和楷书的外形不同,楷书外形比较方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方块字”,而隶书的外形比较扁平就象蝙蝠一样又矮又宽;隶书的横笔划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说明横笔划还是很生动有趣的,但是楷书的横笔划讲究的是平直,以整洁美感的艺术来感染人;隶书的竖笔划相对比较短而且不算很直,反而有些随意美,但是楷书的竖笔划是很讲究笔直的,这种笔直艺术表现的美感还是整洁美,楷书的竖笔划的重要程度简直就与隶书的横笔划一样的重要和基础。如果有的朋友楷书的“横平竖直”实在是写不好,可能写隶书反倒更加适应一些,但是隶书的麻烦就是书写速度比楷书慢了很多。隶书的撇笔划比较随意和用笔较轻较弯曲,楷书就不同了,楷书的撇比较干脆有力,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和犹豫不决,也不能运笔太轻太弯曲等等,否则就会给人怪怪的感觉。隶书的捺笔划微翘一些但是运笔并不算铿锵有力,楷书的捺笔划必须要用到中锋露锋一类的笔法了,否则是没有一点力度的,艺术感染力也就大打折扣了。好有点的问题,隶书的点很少有露锋出锋的,都是比较和缓的表现形象,但是楷书的点那就特别的传神了,仔细对着字帖观摩,简直是千姿百态神采飞扬了,楷书的点有时简直就是“画龙点睛”之笔了,点笔划如果没有写好,精神就会萎靡了,楷书点笔划的摆放,更是比隶书的点笔划摆放复杂得多,重心的把握也要讲究得多了,所以说隶书还是作为楷书的基础和辅助是很有道理的,等到把隶书字帖的间架结构和笔划笔法弄清楚后,转换过来再来练习楷书可能收效更大一些,要不然为什么把隶书称为“佐书”呢!隶书的折、勾、提等笔画比较随意自然,有点象画画的那种轻笔、慢笔比较多,写出来的艺术效果也比较妙趣横生、天真自然,但是楷书的折、勾、提这些笔划好多需要涉及到转锋、露锋、出锋等问题,否则是不能很好地表现出险峻、秀丽、健美劲力的艺术效果的。请问大家都怎么看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nadw.com/ylsc/11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