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

烈日炎炎似火烧古代避暑攻略做冰鉴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 http://www.wzqsyl.com/

提起历史,说到古人,翻开史书,大家看到的听到的总是那些轰轰烈烈的大事,和载入史册的名人英雄。

其实历史的脉络不仅仅由他们构成,更是千千万万的普通人拼接起来的,走进宏大的历史世界,我们也应该聚焦于,古代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生活中同样避不开衣食住行。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你们会不会也很好奇,他们日常生活的画卷中,究竟有着怎样美丽的风景呢?

今天,我们就从避暑开始先来一探究竟。夏天的残酷大家都有所领略,每到那个时候,太阳就猛烈的炙烤着大地,烈阳如火,高温难耐。

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夏天必须待在空调房里才能勉强续命,对于古人来说,夏天同样非常难熬,他们在古诗词里就这样抱怨:“六月二十火云发,京师*热胜吴下,清晨冠衣不敢出,对食欲餐汗满把”。通过诗词来表达他们在夏天的燥热难耐。

所以我们会疑惑,科技不发达的古代,没有空调和各种制冷设备的古人是怎样消暑来抵挡夏日的炎热呢?其实啊,古人也有自己的方法来消暑纳凉,有的效果特别好,完全不逊色于现代。

古人夏日消暑之——吃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夏天一到,古人就会用吃来消暑。他们的用来消暑的食物种类繁多非常丰富,有荔枝、杨梅、秀莲新藕、甜瓜、木瓜、甘豆汤、豆儿水、沉香水等等。也有很多人用喝酒来降暑。

为了让酒水更具降温的效果,古人还会拿片清凉的荷叶去掉叶心卷成上下可通的直筒状,用它来喝酒清凉加倍。每个朝代用来消暑的食物也不相同,宋代最常用的是吃西瓜降温,明清两朝则是喝莲子汤来避暑。

当然,再多的纳凉吃食都不如货真价实的冰块来的凉爽,很早便有古人用冰块来降温。

早在春秋末期,诸侯们的宴席上就已经有冰镇米酒了,他们喝藏冰冰镇过的米酒,冰凉可口,一口下去身心清爽。顾名思义,藏冰就是在冬天藏起来的冰块,古人会在冬季最冷的时候,把冰块凿下来放到地窖里或冰台存起来,等到夏天炎热的时候再拿出来使用。

为了储存冰块和用冰库消暑,他们还发明了冰鉴,年考古学家在湖北的曾侯乙墓中发现了战国时期的青铜冰鉴。冰鉴是一种储冰存冰的容器,它有两层,一层装冰块一层装酒或者其他食物,为了让冰块不那么快消融,冰鉴的外层做的很厚,可以起到隔温的效果。因为有冰块长时间在其中,冰鉴的作用还有点类似于今天的冰箱,不仅可以让食物冰冰凉凉,拥有清凉的口感,还有起到防腐的作用。

藏冰是古代最常用的降温手段,隋朝、唐朝和宋朝都有明确的关于藏冰的记载。我们比较熟悉和出名的事件就有,杨国忠造冰山降温,曹操修建铜雀、金虎、冰井三个藏冰台,宋朝官员每年都可以领冰票来取冰等等。

虽然明确记载古人常用冰块降温,但刚开始冰块是皇亲国戚才用得起的奢侈东西,随着时间推移,冰块才开始慢慢走向民间。唐朝时已经有人公开售卖冰块了,有记载唐朝人还用冰发明出了一种独特的吃食,名叫酥山,有点类似于今天冰淇淋的一种点心。

宋代开始甚至出现了冷饮店,到了元代,元人把冰块开发出了新的花样,因为他们喜欢吃奶制品,就把冰块和乳品混着吃,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冷饮。是不是很熟悉?没错,它就是今天冰淇淋的雏形。这种吃法当时被马可波罗带回了欧洲,欧洲人在此基础上发明出了冰淇淋。古人还会用冰来储藏食物,明清时就有了冰桶和冰盆,可以用来冰镇瓜果,天气炎热时享用。

可见古人在夏天时已经通过藏冰块、做冰鉴、吃冰饮来痛痛快快的降温了。但是,仅仅是吃消暑食物和用冰还远远满足不了古人的消暑需求,为了在夏天降温,他们还有别的方法。

古人夏日消暑之——穿

一到夏天,我们一出门就恨不得把身上的衣服都扒个精光。而古人避暑也很讲究穿着,当时他们衣服的主要材质是丝、麻和棉织物,在不同的季节穿不同材质的衣服。在古代的一些画作中我们能看到,一些仕女在夏天已经穿轻薄透气的薄纱了。

古书中还记载了两种古人夏天时用来抵御炎热的神奇衣料,一种是冰丝裀,由冰蚕丝制成有消暑奇效,冰蚕在古代是清凉的代名词,古诗中就写到“冰蚕不知寒,火鼠不知暑”。

另一种消暑衣料是神奇的帛,名叫澄水帛,澄水帛呈细条状,用今天长度换算大约4米长,夏日特别热的时候,把澄水帛蘸上水挂在室内,瞬间就能让满屋清凉。唐朝时,同昌公主夏天聚会时,经常在室内挂条澄水帛,以达到降温消暑的作用。

古人夏日消暑之——住

夏天一到,住所是否凉爽也很重要。古人虽然没有现在的空调房,却也有“夏宫”和“凉殿”,夏宫分普通人纳凉的场所和皇家人纳凉的场所。

皇家人为了在夏天避暑,专门修建了很多避暑佳境,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皇家避暑胜地就有耗时89年建成的承德避暑山庄。此地不仅凉爽幽意,更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风景秀丽,是清朝皇帝避暑听*最喜欢去的地方,后来康熙四十八年又建了颐和园,也是清朝皇帝避暑的极好去处。

而普通人纳凉的场所就更加贴近大自然了,一到夏天,他们就会跑到大山深处和一些名胜古刹,大自然的美妙景观配以凉爽的温度,瞬间就能让普通人闷热的内心获得极大的释放。除了山间古刹,他们偶尔也会在竹林间或林荫下躲避阳光,偷得片刻清凉。

凉殿也是比较奢华的,早在唐宋时期,皇亲国戚们就在宫廷中专门修建了避暑用的凉殿。凉殿内装有精心设计的机动制冷装备,用冷水作为原料,转动扇轮产生风力,将冷水的寒气送到房间里,从而达到降温的效果。同时还利用机械把冷水送到房顶,然后水再顺势流下,形成人造水帘具备双重消暑的作用,降温效果明显。

宋朝时,宫廷内的凉殿和唐朝的大致相同,只不过宋朝人更加会享受生活,他们在凉殿内摆放了各种花卉,当凉气进到房间时,会吹来阵阵花香,芬芳满室,好不快活。

对于普通人来说即使没有实力建造凉殿,他们也有办法乘凉。有人在夏天用锦做凉棚,也有人在夏天设置临水宴,清凉惬意。南方人避暑纳凉就更方便了,在夏天直接登舟泛湖,湖水的清凉瞬间就能冲淡夏天的燥热,约三两好友,在炎炎夏日携伴行舟,酌酒狂歌。围棋垂钓,寄情山水,潇洒快活,人生几何。

古人夏日消暑之——生活小神器

吃穿住只是最基本的纳凉方式,古人为了避暑还发明了很多生活小神器。比如扇子从古至今就一直存在,可能原始人就已经拿着树叶当扇子了。后来人们开始用竹子编扇子,给它起名叫“摇风”。

慢慢的又有了娟帛扇子,文人墨客、达官贵人、翩翩公子纷纷喜欢上了在扇面上作画来附庸风雅,这已经和我们现在的扇子几乎没什么区别了。到了汉代,人们发明出了一种巨型风扇,将七个扇面安装在一个中心轴上,然后用人力转动,可以散发出巨大的凉风,有点类似于我们今天的电风扇。

除了扇子还有瓷枕,传统的枕头在夏天让人难以入眠,于是古人发明了瓷枕。瓷器天然就带有冰冷属性,枕面覆盖着一层釉使其更加冰凉,夏天枕着睡想不凉快都难。

还有我们都不陌生的草席,藤竹,也是夏日极其凉快的寝具。除去它们,还有一种我们不常听过的竹蔑,竹蔑有点像今天我们见的灯笼,只不过它是用竹子编织而成,中心是空的,四周都能透风,晚上睡觉师抱着它能吸收汗水,消解暑气,在空心处放上薄荷叶。栀子花等清香之物,能保证夜夜好眠。

古人消暑有奇招同时也有不少禁忌否则对身体有害

古人消暑也是有禁忌的,在他们看来,有些方法会对身体产生损害。就像现在一到夏天,父母就会劝告我们不能在空调房里待太久,空调不能对着人吹,夏天不能吃一冷一热的东西等等。古人消暑时也有很多事是不能做的。比如,睡觉时头迎着窗户吹来的风对身体有害,他们便发明了枕屏,为自己挡风的同时还能保证室内温度不会太高。古时候的养生之道还告诉人们,吃凉的事物有损于身体健康,夏天即使再热,也不能多吃冰的东西。

结语

古人在纳凉的同时也很注重养生之道,他们将乘凉甚至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表示“心静自然凉”,这一点我们现代人远远做不到,他们不仅在纳凉的方法上不逊色于我们,甚至在其修养上,也是现在浮躁的我们远远不及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nadw.com/ylsc/12738.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265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