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

中国农桑文明,源自一只牙雕蚕科技日报


北京专业的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disease/yldt/bjzkbdfyy/
◎科技日报记者乔地长6.4厘米,宽不足1厘米,厚0.1厘米,背凸腹凹,头昂尾翘,呈绷紧的“C”形姿态,仿佛即将吐丝或正在吐丝……5月7日在河南郑州双槐树古国时代都邑遗址阶段性重大考古成果发布会上,这只来自年前用野猪獠牙雕刻而成的蚕,让与会的李伯谦、王巍等考古大家大为振奋,称之“肇始了中国的农桑文明”。双槐树遗址出土的精美绝伦的牙雕蚕牙雕蚕,在一个土坷垃里检出的弃物位于郑州市下辖巩义市的双槐树遗址,是一个神奇的高台。它南距*河南岸2公里、东距伊洛河4公里,处于两河交汇处的河洛文化中心区。站在遗址高处,*河两岸风光尽收眼底。“这是一处经过精心选址和科学规划的都邑性聚落遗址,同属郑州的青台、汪沟和洛阳的苏羊、土门等多个遗址,特别是西山、点*台、大河村仰韶文化城址组成的城址群,对双槐树都邑形成拱卫之势。”王巍说:“呈现出古国时代的王都气象”。双槐树遗址时光倒回到15年前。年,河南的一批文物专家到巩义市河洛镇双槐树村进行文物调查。通过调查,专家们意外发现村南的高台上存在遗址,连忙将消息上报,并对当地进行保护。年,郑州市考古研究院联合有关单位,对双槐树村的遗址进行保护性发掘,并将遗址命名为“巩义双槐树遗址”。在清理遗址的过程中,考古人员发现一大批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骨针、石刀等物品。为更好地研究出土文物,他们将文物装进保护箱内,运回研究所。在对出土文物进行分类时,一位年轻的工作人员在一个土坷垃里,发现了这个带有锯齿的雕刻物品。但专家们并未将其当回事,把它随意放到一边,继续工作。所有文物清理完毕后,那个年轻的工作人员坐下来休息时,再次拿起这件物品把玩,竟惊奇地发现,它像一只“骨蚕”。骨雕蚕?以前从未发现!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顾万发说,考古学经验和常识以及直觉告诉他们,这将是一个了不起的考古发现!专家们立即用专业仪器分析,确认:“骨蚕”无疑!而且是用野猪的獠牙雕刻而成!在古代,动物獠牙很常见,但并不是所有动物的獠牙都适合雕刻骨蚕!顾万发说,这只骨蚕所用獠牙的材质基本透明,符合蚕吐丝阶段体态透明的特点;而牙雕蚕的一侧是獠牙的原始表面,则是因为吐丝阶段的蚕体会发*。“只有野猪的獠牙才具备这样的材质”,在顾万发看来,牙雕蚕工艺之精巧从选材就可见一斑。在发布会现场,记者看到了这只精美绝伦的牙雕蚕。专家们从造型上判断,这是一只正在吐丝阶段的家蚕,因为蚕宝宝吐丝的时候,头会不停地摆动,头部和尾部的肌肉也会来回伸缩,吐丝将尽时,才会由C形变成S形状,最终成为8型。“识别出是家蚕,并且是吐丝姿态极其重要,这说明古人当时已经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顾万发说。专家断定,它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成蚕雕刻艺术品,距今多年。双槐树遗址附近先期发现丝绸有蚕,必定织丝,必定有丝绸。但在巩义双槐树遗址,15年考古发掘至今,却一直没有发现丝绸。但在附近相距不到百公里的的青台、汪沟遗址,却先后发现了仰韶时期的丝绸。最早发现丝绸,是在青台遗址。年至年,郑州市文物部门对位于郑州市下辖荥阳市广武镇的青台遗址进行了6次发掘,在一个瓮棺中第一次发现了灰白色的碳化丝织物,在另外一个瓮棺中还发现了褐灰色的碳化纺织物碎片及块状织物结块。经上海纺织科学研究院鉴定,属于桑蚕丝织物,“并且,其中一块是我们常说的绫罗绸缎中的罗,而且是经过染色处理的彩色丝绸制品。”顾万发说,“这些丝绸距今至年左右。”但这不是最早的丝绸。目前“中国最早的丝绸”,出土于荥阳市城关的汪沟遗址,距今年左右。在汪沟遗址的12号瓮棺中,有一具被织物包裹的未成年人的尸体。这件织物于年和年两次经过中国丝绸博物馆科研团队酶联免疫技术检测,被证明是丝绸无疑。专家介绍,在中华文明起源阶段,全国很多地方都已开始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nadw.com/ylsc/13250.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265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