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

国学山海经东山二经犰狳,它与蝗灾


#文化#

《山海经》它是中国哲学启蒙的内燃机,它并不是一部纯粹的神话存在。

插图出自于杉泽的《观山海》

路线图出自于徐客的白话彩图《山海经》

犰狳注解东山二经:

《东山二经》记述了从“空桑山”到“山”共计十七座山的地理位置、山川风貌。

它们大致位于今天的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一带。

白话文:

从葛山往南三百八十里,即是余峨山,山上有茂密的梓树和楠木树,山下有茂密的牡荆树和枸杞树。

杂余水从余峨山发源,向东流入*水。山中有种兔子的野兽,却长着鸟一样的嘴,鹞鹰的眼睛和蛇的尾巴,一看见人就躺下装死,名字叫犰狳,发出的叫声如同自己的名字,它出现在哪里,预示着将发生蝗灾。

注释:梓(zǐ)楠:梓,梓树;楠,楠树。芑(jīngqǐ):通“杞”,指枸杞树。杂余水:一说指今朝鲜半岛的松田湾。菟(tù):通“兔”,指兔子。喙(huì):指鸟兽的嘴。鸱(chǐ):指鹞鹰。眠:指装死的意思。螽(zhōng):指螽斯,属蝗虫类的昆虫。败:指危害的意思。犰狳:读音,qiúyú。犰狳:

犰狳,为什么它的现身会带来蝗灾?

我们先来看看蝗灾最早的记录:

最早蝗灾的记载出自于《吕氏春秋·孟夏纪第四》:“行春令,则虫蝗为败。”。

意思是说,如果施行春天的*令,就会导致蝗虫为灾。

这条记载是发生在战国晚期。而蝗灾的出现是有一定规律的,在干旱且气温暖和的地区有利于它快速繁殖,古书就有“旱极而蝗”的记载。也有人为的因素,像草场或是树林的“经营不善”,导致荒漠,也是在恶化环境。

蝗灾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是客观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助力”造成的,而一个动物的力量不足以为之。

蝗虫将卵埋在土壤里孵化

那为什么古人认为蝗灾是犰狳带来的呢?

《山海经》并没有记载犰狳的饮食习惯,但它有个独特的性格,那就是见到人就装死,综合起来看它更像食草或者昆虫的动物。

笔者认为,可能现实“饮食”条件,使得犰狳和蝗虫常出现在同一片草场,假如在被蚕食后的现场发现了犰狳,而它那见人就装死的性格,是不是有点“人赃俱获”的味道。

犰狳,会不会在当今的犰狳?

今天在美洲大陆,生活着一种动物也叫犰狳,而它的外貌特征和《山海经》对犰狳的描述十分相似。

犰狳,又称“铠鼠”,一共有21种,其中有一种叫九带犰狳,它的体长大致在60~80厘米,两只竖起来的大耳朵,加上细长的嘴巴,立体起来看它像只吃胖的兔子。

美洲·九带犰狳余峨山:

根据山海经原文记载,余峨山理论上的位置在今天的江苏徐州附近或是余杭境内。

此山,山上有茂密的梓树和楠木树,山下有茂密的牡荆树和枸杞树。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nadw.com/ylsc/13282.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265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