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甲骨文写作“入,乂(ài或yì)”,可表光被生命阻挡而入,与生命彼此相牵互化。这个两相不同、彼此相接、切交变化,是一切测量与认知的产生。文可看做“鱼形”,波粒二象,如水与鱼。字,金文写作“两个乙相对连接,椭圆形,倾斜的屮(chè或cǎo)或生”,可表波相接、频相仿,频频互动彼此包容而消,频失之终,体现为子。
文与字的关系,就像量子力学的“观察者效应”:即双缝实验中,以屏幕为代表的“面”来观察,光子表现出波同时通过双缝产生干涉后特有的明暗条纹,以摄像机等观测手段确定光子通过某一条缝则光体现出粒子性。光的波粒二象性因观察方式不同而分化,表现出观察者效应。两相切交让波承载的信息传递给生命,就是观察者效应。所以“文”的字形像大肚之人,切交生子。以文相交,字为其果。史书记载,文祖仓颉(jié)有双瞳四个眼睛,天生睿德,观察星宿的运动趋势、鸟兽的足迹,依照其形象创文字,开创文明之基,为“观察者”之像。《说文解字》说:“文,错画也。”两相互换,互为依托,其像更替,如画相交错,两相共存,就是错画。
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哥本哈根解释的奠定者尼尔斯·玻尔(NielsBohr)说:“没有量子世界。只有一个抽象的量子物理学描述。物理学的任务不是发现自然是怎么做到的。物理学着力于关于自然我们能说些什么。Thereisnoquantumworld.Thereisonlyanabstractquantumphysicaldescription.Itiswrongtothinkthatthetaskofphysicsistofindouthownatureis.Physicsconcernswhatwecansayaboutnature.”这个对科学的态度,就是文的精神。文,是诞生科学的精神。玻尔为自己设计的徽章以阴阳双鱼为核心,表示量子理论的互补原理。
文祖仓颉像,托马斯·扬双缝实验。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NielsBohr),他给自己设计的徽章以阴阳双鱼表示互补原理。《甲骨文编》文,《金文编》字。1.入,乂。2.宀(六或终,入和八或两个乙组成入形),椭圆形,倾斜的屮或生(撇和下弧形)。
笔者引用东西古今之光,交切转化,以文解字;破解字形,追寻原义,以义正道。两相分而协同,惟望始于上心倾倒,终有下心存留。其中会合连接,显明幻化,需要一颗甘于往复琢磨而能被改变的心。心,甲骨文通“贝”,写作“两个以组成倒写的入,八”,表示内在频频互动,显为外在周旋往复,如贝之两壳,频频分合,彼此贯通,连接成环,就是宝贝。心像一个粒子,不断被进入的频激发,又不断将取得的频发出为波,让人体会精神的交流,如文化入字,字承载文,虚实一体,两相合一。
《说文解字》说:“字,乳也。从子在宀(mián)下。”中国古代礼器上凸起的“乳钉”,可表激发状态的粒子,粒子之间旋旋交替传递,如人之双乳哺育下一代,亦如双目使光可见,就是载文载道的字。宀,甲骨文本字是“入、六或终”,为定居之像,可表子在宀下,定居生子,从中入出。《说文解字》说:“宀,交覆深屋也。”波相交覆,入内而眠,连绵起伏,就是深屋之像。
字,就是“自”,带着两相交互之“文”从最初传递而来的信息,如同母乳中包容着母亲的慈爱,在人与人之间传递。乳,甲骨文写作“刀(乙,撇),横写的乙,倾斜的字(宀和子整体倾斜)”,可表频相接触,使波终化子,频频往复,能从子再赐出波来,就是乳。早期古器物上的乳钉多如粒子,其后乳钉以彼此切交会和的网纹连接如环,再后发展为兽面中的双目,就是《说文解字》中说的“乳也”。
乳钉的发展《甲骨文编》《金文编》心,《甲骨文编》乳。1.两个以呈倒写的入,内八;贝内八;贝下倒写的入。2.两个乙呈凵形或倒写的六形,两个乙呈倒写的入形。3.刀(乙,撇),横写的乙,倾斜的字(宀和子整体倾斜)。
人与人之间彼此切交、彼此借鉴、平等互利为“文”;而反复推敲、经历波折跌宕和荣辱成败,才能确定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字”。字是传承之乳,让婴孩快速成长,但真实的生活才是干粮,通过真实的生命才能认知这传承中的牺牲付出,让传承不绝。文字的意义,也是人生的意义。以字成文,让孩子被牵引、被改变,既是文火慢炖,也让他去经历波折,才能真正找到自我,长大成人,懂得发光,用生命谱写正道,复归于文,如鱼经历波折激荡,逆流而上。文字,就如心是虚实一体,知道还要行道,才是用心,才能真正懂得文字,就像文祖仓颉,既能“取像鸟迹始做文字”,也在“辨治百官领理万事”。古人在墓中以贯通的贝壳陪葬,或用贝壳组*、虎、鱼形,都表示这个点滴用心、以至众心相通、生命才能有所成就的历程。
西周西天马—曲村号墓随身鱼形海贝饰品。
乳,就是“入”,光能进入,两相互动。生命能被光引领改变。不断引领,不断改变,就是“乂”。乂可看作四个入连续不断地循环,就是能不停循环,不停转变,交于一点,不停赐出不同。这就像一台粒子对撞机,让两束粒子对撞于一点;也是两颗互相碰撞的“心”:旋转往复,互相连接共通,显明衍生其中的“子”。所以乂甲骨文写作错画形,也写作“两心相印”,表示相合始于上心倾倒,下心相通,终有存留,心心相映,就像量子纠缠态。光带给生命的这个错画,是一个变量,就是“x”。等待切交,等待波折,等待生子,就是“静若处子,待字闺中”。字如众子,相互切交转化成文,让思想在其中碰撞出火花,就是光,就是一,就是精神之光,使不见之道可见,分一而成万物,如光化入生命,就是文以载道的像。
所以,文,甲骨文通“大”,也在鱼形当中加“心”或“倒写的入”,金文在当中加“丶(zhǔ)”。字,金文当中的子也写作“丶,横写的乙,撇”,可表文而生子。文中有心,文有中心,如子有心,能感受波动变化,也化波发出,波入化能,又能从内而反,以成精神,让人成熟。人有精神,成熟有神的像,就是“大”。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道经·第二十五章》
左起:欧洲核子中心(CERN)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内部,粒子探测器(CMS),加速质子对撞产生新的粒子示意图。1-3《甲骨文编》文(1通大),3-4《金文编》文,字。1.丨,入,入。2.入,乂,心。3.丨,入,乂,倒写的入。4.入,乂,点。5.六(宀),点,横写的乙,撇。
文与字,金文当中都有“丶”,读作zhǔ,金文写作“蚕蛹形、也是血滴形、实心的会合包容形”,通“丨、十、主”,即顿号,表示频融入子,用心觉察,成文之一点,点滴演进,精神成长,反而成主。《说文解字》说:“丶,有所绝止,丶而识之也。”《说文解字注》说:“凡物有分別、事有可不、意所存主、心识其处者皆是。非专谓读书,止辄乙其处也。”观察者,就是主。乙,甲骨文写作“波形”;丶,能观察其处,就是“止辄乙其处也”。光入生命,化波成蛹,要历经一个在下积淀同时向上升华的艰难形变,化蝶重生,亦如波之起伏,失而复得,血脉相传,就是人的精神,“凡物有分別、事有可不、意所存主、心识其处者皆是。”
文字有丶,有了精神,才有文字。与丶相乂,也就是义。
(本文部分内容节选自为什么说汉字是一个表义符号系统)
子风砌字
被掳的得释放,被囚的出监牢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nadw.com/ylfz/10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