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

谷雨时节景象新


诗圣杜甫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春天有两个带“雨”的节气,先是第二个节气“雨水”,正当正月,天气回暖,冰雪消融,雨水渐多,草木萌动,春光尚嫩。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是“谷雨”,上接清明,意为“雨生百谷”。

《群芳谱》载:“谷雨,谷得雨而生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雨读作去声,如雨我公田之雨。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

农谚云:“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当此时,气温升高,雨量增多,草木茂盛,百谷萌发,春耕春播拉开了大幕,农时农事一天都不能耽误,庄户人家时间的发条上紧了。

谷雨分为三候。

第一候为萍始生,唐代杜甫的《为农》云:“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池塘里的浮萍、小荷绽露出细叶,麦田里麦花开始扬花。

第二候鸣鸠拂其羽,南宋诗人邓林说:“村北村南鸠唤雨,社前社后燕寻窝。”明代诗人陈玺也写道:“唤起晓耕人,西畴足春雨。”斑鸠开始振羽鸣叫,斑鸠主雨,唤来蒙蒙春雨,唤醒勤快的庄户人。

第三候为戴胜降于桑,明代诗人童轩诗曰:“飞飞布谷鸟,蔼蔼桑树烟。”布谷鸟、戴胜鸟在刚绽发嫩叶的桑树上声声鸣叫,催促人们抓紧时令播种。

谷雨时节要采茶了,这一时节气温高、雨水足,茶树上初萌的茶芽茶尖新鲜而明亮,营养足、味道鲜。

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说:“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是说谷雨是采制春茶最适宜的时节。晚唐诗僧齐己在《谢中上人寄茶》中云:

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

绿嫩难盈笼,清和易晚天。

且招邻院客,试煮落花泉。

地远劳相寄,无来又隔年。

谷雨前后,在春雾缭绕的山上,友人用那勤劳的双手采摘新茶。茶叶细嫩,一天也难以采满一笼。劳烦你这么远寄来新茶,我招呼近邻的客人,用上好的泉水煮茶请他们品尝。细细想来,你我又相隔一年没见面了。该诗描述了友人采茶、炒茶的辛苦,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和思念。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也爱品尝雨前茶,他写有一首《七言诗》,表述品茗感受,诗曰:

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

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

几枝新叶萧萧竹,竖比横皱淡淡山。

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

正当无风无雨的晴暖天气,翠竹亭亭玉立,枝节青青。最喜傍晚时有客来访,泡上一壶松萝新茶,与他谈笑风生,兴之所至,铺纸泼墨,先画几支长满新叶的瘦竹,再添上一抹淡淡远山。清明过后连着谷雨,在这样美好的日子里,品味一杯香茗,安享一生淡泊,是多么快乐啊!

而清代乾隆皇帝所做的一首《观采茶作歌》,则道出了谷雨时节茶农采茶的艰辛,诗云:

前日采茶我不喜,率缘供览官经理。

今日采茶我爱观,吴民生计勤自然。

云栖取近跋山路,都非吏备清跸处。

无事回避出采茶,相将男妇实劳劬。

嫩荚新芽细拨挑,趁忙谷雨临明朝。

雨前价贵雨后贱,民艰触目陈鸣镳。

由来贵诚不贵伪,嗟哉老幼赴时意。

敝衣粝食曾不敷,龙团凤饼真无味。

该诗虽长,却浅显直白,写出了作者亲临茶乡的观感,茶农含辛茹苦采茶的那份劬劳,对天气、时节的担忧,吴地农人日子的艰辛与不易。作为一代帝王,能够体察民情,体恤民苦,体悟民忧,感叹“敝衣粝食曾不敷,龙团凤饼真无味”,难能可贵。

谷雨时节要牵牛驾犁春耕,要给抽穗的麦子灌水施肥,要采桑养蚕收新茧,一桩桩一件件农事一点也不能马虎。南宋田园诗人范成大在一首《蝶恋花》词中,描述了谷雨节气江南一带的旖旎风光和紧张农事,词曰:

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画舫夷犹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

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新茧。

上片描写江南水乡谷雨时的美好景象,新涨的绿水有一篙深,盈盈地涨平了水面。水边芳草如茵,白鹅蹒跚,绿满两岸。小船儿转过九曲水湾,远望横塘高塔依稀在眼前。

下片写到农事,视野更加开阔了。江南农谚说:“清明浸种,谷雨下秧。”所以农人担忧春迟农事晚,赶紧抢抓谷雨节气,把村北村南的水田都耕遍。成片的小麦秀穗了,关键时期更要抓好田间管理。山冈上桑树长势喜人,桑叶茂盛,也要赶趟儿采摘,将养桑蚕。劳作之余,看着麦子齐刷刷的长势,看着白胖胖的蚕宝宝,联想到收了新麦尝新馍,捡拾蚕茧卖好价,心里充满了由衷的喜悦啊!

这首田园词写景清新、明净,记事清晰、简洁,抒情淳朴、真挚,令人读后不由沉醉其中。

谷雨时节,被唐代诗人刘禹锡赞誉为“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牡丹要绽放风姿,吐露芳华了。俗语云:“谷雨三朝看牡丹”,牡丹花被称为谷雨花、富贵花,谷雨时节赏牡丹已绵延千年。清代文人顾禄所著《清嘉录》曰:

神祠别馆筑商人,谷雨看花局一新。

不信相逢无国色,锦棚只护玉楼春。

至今,山东菏泽、河南洛阳都会在谷雨时节举行牡丹花会,供人们观赏游玩。盛唐诗人王维歌曰: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红牡丹》

他盛赞的是红牡丹,以人喻花,宛若绿妆倚红、娴静优雅的美人。红牡丹有鲜有暗,层次分明,即使零落成泥,但春色永驻心间。晚唐诗人王贞白吟道:

谷雨洗纤素,裁为白牡丹。

异香开玉合,轻粉泥银盘。

晓贮露华湿,宵倾月魄寒。

家人淡妆罢,无语倚朱栏。

——《白牡丹》

他看到的是白牡丹,谷雨时节静静绽开,那天生丽质,那异香扑鼻,让人清洁眼眸,净化*魄。北宋大臣李山甫赋诗:

嫚*妖紫间轻红,谷雨初晴早景中。

静女不言还爱日,彩云无定只随风。

——《牡丹二首.其一》

他欣赏的牡丹姹紫嫣红,有婀娜的*,有艳丽的紫,还有粉色的红,重重叠叠,富丽高贵,经了谷雨时的雨水润泽,愈加多姿多彩,风情万千。它们像丰腴娴静的女子,在明媚的阳光下随风歌舞,绽放绚烂的美丽。

旅人游汲汲,春气又融融。

农事蛙声里,归程草色中。

——唐.周朴《春中途中寄南巴崔使君》

抓住春天最后的小尾巴,我们带着美好的心情出游吧,听听清幽的鸟语和灵动的蛙鼓,看看富丽的牡丹和绚丽的野花,品品甘爽的春笋和清香的新茶,学学扶犁、播谷、种豆、采桑等几样农事......

把春天留住,留在我们心里!

-作者-

刘琪瑞,男,山东郯城人,一位资深文学爱好者,出版散文集《那年的歌声》《乡愁是弯蓝月亮》和小小说集《河东河西》。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nadw.com/ylfz/13445.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265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