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

课程故事春蚕饲养记之换桑叶


白癜风可以用什么中药 http://m.39.net/pf/a_4784993.html
春雨无声润物,春风又绿神州,鸟语花香,桃红柳绿,万物竞自由,到处透着勃勃生机。幼儿园的自然角也跟着春天的脚步,出现了孩子们常见喜欢的小动物:黑脑袋的蝌蚪、彩色翅膀的蝴蝶、快活自由的小鱼和乌龟,它们的到来给孩子们带来了无限的想象和快乐。他们有的一个人拿着放大镜仔细观察,有的三五成群地一起交流,还有的在观察记录本上用图示、标记进行绘画记录。

教师思考】

1.如何可以支持孩子们更细致地观察呢?

2.如何让孩子可以对自己喜欢的动物有一个持续观察的过程呢?

3.如何通过观察来提升孩子对动物本身特性的了解呢?

基于以上的思考我在益智区投放了标本:蝴蝶标本4个、蛙发育顺序标本1个、桑蚕生活史标本1个、放大镜2个。

01:与标本对话观察地点:益智区观察时间:4月10日上午9:40观察对象:诺诺和浩浩诺诺拿起标本盘里的蚕桑生活史标本,邀请浩浩和他一起观察。他左手扶着标本,右手拿着放大镜??说:“你快看,里面最小的黑黑的小点是什么呀!”浩浩回答:“应该是蚕宝宝小时候吧!小的时候就是一个小点。”诺诺又问:“蚕长大了为什么变成蝴蝶啦!为什么它的翅膀不是彩色的呢?”浩浩说:“这个不是蝴蝶,蝴蝶没有这么小。”诺诺接着说:“它睡在一个白颜色,椭圆形的房子里,有点像太空舱真好玩!”浩浩笑着回答:“这是它吐的丝,蚕长大了就会吐丝造房子了,我妈妈告诉我的。”诺诺说:“要是我也能养蚕宝宝就好了。”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探索需求,我在标本的旁边同时也投放了蚕宝宝活体。材料投放:不同阶段的蚕宝宝:蚕卵、蚁蚕、1龄蚕、2龄蚕。辅助工具:放大镜2个、温度计1个、羽毛1根、小夹子1个、桑叶若干、基本养蚕介绍书1本。02:与活体接触观察地点:益智区观察时间:4月11日上午9:25—10:05观察对象:诺诺和玥玥片段一:观于盒中、触而避之上午9:25,诺诺和玥玥 一同来观察蚕宝宝,她们搬来操作盘拿起放大镜对着1号盒子里的蚁蚕细致研究。诺诺说:“这里全部都是蚕卵,蚕宝宝还没有出来吧!”玥玥答:“它们有的黑一点,有的白一点,可能是蚕宝宝颜色不一样吧!我猜它们马上就要出来了。”诺诺追问:“它们会自己出来。”玥玥用手指了指饲养手册说:“你看看上面是怎么说的,有没有教我们办法呀!”诺诺打开手册认真查阅,而一旁的玥玥却拿来一张白纸进行绘画,圆圆的盒子里有许多小黑点。9:40时诺诺大喊说:“我知道了,需要温度计,温度达到20度以上蚕宝宝就会自己出来了,你快看看温度计上现在几度。”玥玥看看了温度计说:“好像是15度。”诺诺点了点说:“那就等等吧!等温度高了我们再来观察。”9:50诺诺还在研究手册,她对玥玥说:“你看,蚕宝宝还能变成彩色的,有红的,有*的,还有绿的针漂亮。”玥玥凑头看了看。10:05她们整理盘子,准备送回。我说:“能给1龄蚕换桑叶吗?”她们几乎同时摇头,诺诺说:“我不敢,有点害怕,我只想观察。”玥玥也笑了笑。边观察、边研究、边记录蚁蚕的秘密发现彩色蚕宝宝孩子们在自主观察的过程中能够发现蚕卵颜色的区别并会主动借用饲养手册,了解蚕出卵的基本条件。她们知道发现问题后,如何商量的去寻找办法解决问题,从而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同时也让我明白:不同的孩子探索事物的方法也不相同,要尊重她们的需求,允许她们的独特个性。材料调整:1.添加了红、*、蓝、紫四种颜色的喂养饲养。2.记录本1本片段二:取盒更叶、悉心顾之观察时间:4月12日上午9:35—10:15观察对象:小禹上午9:35小禹搬来蚕宝宝饲养盆,观察1龄蚕2分钟。她自言自语地说:“我来给它换桑叶吧!盒子里有点脏,我来清理一下。”然后她大步走到艺术区拿来一个塑料材料盒子,9:38她拿起小夹子开始把小盒子里的1龄蚕往塑料盒里夹,嘴里还会不间断的进行数数1.2.3.4.5.……。9:45她突然夹起一条蚕宝宝放在我的面前说:“老师你看,蚕宝宝这么小就会吐丝了,它还挂在丝上不肯下来呢?”9:50小禹把所有1龄蚕全部移到了干净的塑料盒中。细心夹1龄蚕发现蚕宝宝吐丝9:52小禹倒掉了小盒子里残余的桑叶和粪便,拿来餐巾纸对小盒子进行里外擦拭。9:55她在小盒子里铺上新鲜的桑叶,又拿来红色的饲料对照手册进行调配。她边做边说:“ 步取出一粒药片,第二步滴水压碎。”就在操作到第二步时,她遇到了困难,喷壶里的水怎么也不出来。她单手压、双手压、左右手上下交替压、把瓶身平放压,一共尝试了5种方法都失败。 她只能打开喷壶的瓶口直接往下倒,这时她还不忘对我说:“这喷壶也太难压了,手都压疼了。”倒入水后,她本想用手按压药丸,可又缩了回来。拿来夹子一点一点的夹碎用了3分钟才完成。10:00左右她涂好桑叶,又把1龄蚕宝宝一个一个夹回原来的小盒子里。她拿来记录本用图示、颜色、标记进行记录并请我用文字进行图片解释。10:15她全部完成了1龄蚕更换桑叶的工作,整个过程40分钟。整个过程小禹是自主、自信的,她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游戏,自己的事情尽量独立完成,就算时间很长或遇到材料使用的困难也不愿意依赖别人,独立思考、独立摸索、独立解决。在更换桑叶的过程中她还发现了蚕在小时候就能吐出丝的现象并把自己的发现大胆连贯的进行表述。 她还愿意用图画和符号的方式保留和积累探索的过程与发展。1.长时间内反复用夹子夹蚕,蚕会受伤吗?2.夹蚕时应该夹住蚕的哪个部位呢?3.怎样就能缩短换桑叶的时间呢?4.如何让幼儿知道在最短的时间内做最有效的事情呢?于是我利用圆圈时间和幼儿一起讨论了以上问题:远远说:“夹蚕的时候要轻一点,不能太用劲,不然蚕会死的。”小懿说:“我们要夹住它的身体,不能夹住头。”凯凯说:“换桑叶的时候要快一些,要想一个好办法直接把蚕弄出来。”安安说:“直接用一个盒子装上桑叶把蚕倒进去,等蚕吃新桑叶的时候再把旧的拿掉。”欣欣说:“我可以用叶子吸引它。”…………孩子们的讨论非常激烈,但结果都是一样。那就是:夹住蚕身体,动作要轻一点,换桑叶的时候要快一些,要动脑筋减少重复事情。材料调整:1.喷壶换成滴水壶、添加棉签1包。2.在显眼处有意识投放了1个与蚕盒同等大小的空盒子。片段三:同盒互换,与师谈之观察时间:4月16日上午9:40—9:55观察对象:语夏区域活动音乐刚响,语夏直奔益智区搬来蚕宝宝。她一眼就发现了空盒子,直接打开盒子后铺上新鲜的桑叶。接着她取来2龄蚕和羽毛,她想用羽毛把蚕拿出放入空盒子,可是她尝试了好几次也没有能粘住蚕宝宝。这时她拉了拉一旁的小马老师问:“老师,为什么用羽毛不能拿出2龄蚕宝宝呢?”马老师对她说:“羽毛只能粘住蚁蚕和体积较小的蚕,你看2龄蚕身体这么大,体重又大,羽毛肯定支撑不了它的重量呀!”语夏听了老师的话,拿来了小夹子进行辅助。她右手拿夹子轻轻的夹住蚕宝宝身体,左手用羽毛把黏在夹子上的蚕刷进铺有桑叶的盒子中。有了两种工具的合作,移动蚕宝宝速度可快了。从铺桑叶到转移蚕,再到调配有颜色的饲料总共用了15分钟。一旁的好朋友也被吸引过来了,大家你一言我语。有了前期的讨论和材料的两次调整,语夏在更换桑叶的过程中就更加得心应手了。从同伴的40分钟变成了15分钟,足足减少了25分钟时间,时间的剪短也减轻了蚕受伤的几率;从反复两次夹出夹进变成了只需要一次夹出直接完成;从单种工具的使用到两种工具的配合,这些变化无不反映出幼儿敢于尝试、敢于探索的精神,同时也体现了有效的重要性。片段四:思后取方,新叶引之观察时间:4月16日下午15:00—15:10观察对象:涵涵和欣欣下午游戏时间,欣欣和涵涵来给1龄蚕换桑叶。欣欣说:“我有一个好办法能够很快的给蚕宝宝吃上美味的桑叶。”说完欣欣拿来一片桑叶直接放在蚕宝宝身上。涵涵着急的说:“不对不对,不是这样换的要把蚕夹出来。”欣欣说:“别急我这种是新方法,你快来看。”说完她让涵涵举起盒子,自己用放大镜上下左右的观察。1分钟后说:“来了,来了,蚕宝宝都爬上来吃叶子了,好多好多。”涵涵也迫不及待地说:“让我也看看。”欣欣一边举着盒子一边说:“我的办法多好呀!用桑叶吸引它们,蚕宝宝闻到美味的桑叶肯定会爬上来的呀!这样我就可以一下拿出好多蚕了,剩下的在用夹子夹,这种方法速度最快。”涵涵点点说:“这个办法好。”5分钟后欣欣拿起爬有蚕宝宝的桑叶放入空盒中,再用夹子夹出剩余不到8只的小蚕。转移顺利完成,用时仅仅8分钟。两人合作调配饲料,共同商量记录观察本。杜威认为,要激发和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教师的任务就是提供材料和条件,使幼儿生理性的好奇心被引导到有目的,能产生结果,增长知识的探究行为上。从以上几个观察中可以发现,环境的创设不是一劳永逸的,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幼儿的需求变化和探究的深入而不断调整材料和环境;幼儿是拥有无限想象和创造的,他们可以通过观察,结合已有生活经验进行再造经验的出现,他们总是会在不经意的时候让你发现幼儿思维的无限估量。同时,更换桑叶时间的一次次缩短也证明了有效的重要性,让幼儿从小就明白有效的意义及其作用,对其一生发展必不可少。后续重点要引发幼儿对蚕宝宝更多深入的探究,如:蚕宝宝为什么抬头不动呢?蚕宝宝一般多久会蜕皮换肤呢?蚕宝宝吐丝结茧前会有什么表现呢?蚕宝宝一般需要多久才能破茧而出呢?等一系列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都需要教师把握机会或创造机会让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拓展经验。

策划|早期教育媒体融合发展部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nadw.com/ylfz/7651.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265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