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

泉边春天从养蚕开始老济南的童年谁还没几只白胖子


*杏林

上中学时,我们赶上了语文课改革,语文按照文学和汉语分科教学。

文学课本里,古诗词的比重大了,学了不少篇目,而且篇篇老师都要求背诵。

记得汉乐府诗《陌上桑》的开头是:“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每当背到这里,诗中那个貌美品端,机智可爱的罗敷形象,便活现在我脑海里的采桑养蚕的画面中,而且觉得养蚕一定是个非常美妙有趣的事儿。

原来我见邻居采自家桑树上的桑叶养蚕,就很感兴趣,这回我也萌生了养蚕的念头。

我跟邻居家的苏姐一说,她很爽快地答应帮我。

她说等春末他家的蚕卵孵化成小蚕时,送些给我,教我养着玩儿。

我当时听到这个“教”字,还很不以为意,觉得养个小蚕,还有什么可教的?

过了不久,苏姐用一个小纸盒端着 十个蚕宝宝,连同桑叶一块送来了。

我一看那蚕,小得像蚂蚁,黑乎乎毛茸茸的,心想,这么小,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呀!

苏姐嘱咐我,喂蚕时,桑叶盖到蚕上就行,夜晚也得喂。

桑叶吃没了,就去她家拿,一定用湿布包着桑叶,别让叶子干了。

等蚕长大了,得换个干净的大盒。我连连称诺。

出乎我的想象,那小蚕日夜不停点地吃,眼瞅着长,一天一个样。

而且通体慢慢变白,且白里还透着点绿,稍有些黑色条纹,蠕动起来,一拱一拱的,挺好玩的。

每天放学回家,我必定先去看看蚕宝宝。

只两三天,桑叶就吃完了,我去苏姐家拿。

总觉得要人家现成的,不好意思,我想自己从树枝上采。

可苏姐说:“别客气了,刚采的叶子,不能直接喂蚕,要洗后晾干才行,蚕吃了不干净的,或带水的,会拉肚子,甚至会死的。你就那么点蚕,不值得费这事,还是拿我家晾好的吧!”

几句话,让我长了知识,一想苏姐和我是最要好的朋友,历来不分彼此,我也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可这次拿回桑叶,只吃了一天,蚕们竟绝食了。

我猜想这是桑叶有问题了,赶忙去问苏姐。

得到的答案是:正常!

蚕这是要停食脱皮,等脱了皮就吃食了。

苏姐还告诉我,以后还会这样,大概得脱四次皮呢。

这回我心里有数了。

果然,每过一周,蚕就脱层皮,每脱一次皮,个儿就大长,饭量也大增。

盖上一层桑叶,也看不见蚕在叶下是怎么个吃法,只听着沙沙沙地响,不长时间就吃光了。

晚上饭量也不减。

幸亏我是夜猫子,晚上睡得晚,临睡前多盖上点桑叶就行了。

喂了一个来月后,我发现软绵绵、胖乎乎的蚕体变得浑身透明了,体内还有*蜡一样的东西。

不知蚕这是怎么了,我又去问苏姐,这回是苏姨给我答疑的:

她说,这是蚕要吐丝结茧了。

她让苏姐给我拿了一把麦秸,教我扎成三叉形的把子,嘱咐我将它们架在盒子边上,说蚕自己就会爬上去结茧。

我遵嘱照办。

果然,蚕宝宝们陆续爬上去,不停地来回吐丝,有的吐*丝,有的吐白丝,吐着吐着就把自己裹到茧里去了。

一个个用纤细的丝线精密地缠成的茧,椭圆形,鼓溜溜,像小灯笼,又像金橘,好看又好玩儿。

可我纳闷,难道蚕有缩身术吗?

近两寸长的身个,它们怎么就能蜷缩在比鸽子蛋大一点儿的茧里面呢?

半个月左右,蚕咬了个口,自己从茧里钻出来了。

可这一出来,它面目全非了,竟变成一只蛾子了。

我好生奇怪,它怎么变得呢?

苏姐告诉我,蚕不是直接变成蛾子,当它钻进茧里后,就变成蚕蛹了,只不过咱们看不见它。

蚕蛹在茧里慢慢变成蛾,才能破茧而出呢。

我当时觉得很神奇!

蚕蛾出茧后,我把它们放回盒子里,它们经过雌雄交尾,雌蛾便密密麻麻地在纸壳上产子儿。

子儿产完了,蛾子的生命就结束了。

看着一只只蚕蛾的遗体,我还真有点感伤,有点儿心疼。

次养蚕,我亲眼看到了蚕由幼虫长大,接着吐丝作茧变蛹,然后又从蛹变蛾产卵的全过程。

这过程既是蚕生长的过程,也是我不断实践、求教、认知的过程,还是我对蚕生命意义的感悟过程。

蚕的生命虽短,可它的能量却足够强大。

它把终日辛劳的结晶——真丝,奉献给人类,又以“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忠贞不渝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了世人。

这次养蚕,受益多多,蚕没白养,《陌上桑》这首诗,也没白学。

(壹点号泉边)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齐鲁壹点客户端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nadw.com/yljj/10935.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265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