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

大明王朝1566百姓为何不执行上利国家下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schedule_111461_1/

俗话说“上面动动嘴,下面跑断腿”。

可朝廷制定的改稻为桑不止是让百姓“跑断腿”,更让百姓“落落泪”、“流流血”。

年初的财*会议上,因为朝廷挥霍无度、官员贪墨横行,导致国库亏空。为弥补国库亏空,找到新的财源,老严嵩提出将丝绸卖到西洋,在浙江实行“改稻为桑”,将稻田改种桑田,桑田产了蚕丝,再由作坊织成丝绸,然后卖到西洋换取白银。

任谁都知道,将一省田地改种其他的农作物不是一两年就能完成的,可浙江的官员们和丝绸大户管不了那么多,完成了,就可以得到许多的好处,但如果不执行的话,乌纱帽不说,就连小命也可能不保,所以就有了下面一幕:

浙江淳安的稻田边,杭州知府马宁远带着官兵,马踏青苗。面对着跪倒在地的老百姓冷眼相看,说道:

杭州知府马宁远

“改稻为桑乃是国策,上利国家,下利你们,我就不明白了,这天大的好事,为什么就是推行不下去?”

在这些官员眼中:百姓不种稻田,但也不会饿肚子,改稻为桑之后,桑农可以把产出的蚕丝卖了,再买从其他地方调来的粮食吃。另外,丝绸大户买了田,需要大量的人手去织丝绸,百姓可以去丝绸作坊打工,多多赚取一些钱财,补贴家用。

这不妥妥双赢吗?不是天大的好事是什么?国库得到了充盈,百姓可以得到更多的钱财。所以,杭州知府马宁远很愤怒,死活理解不了为什么这么好的*策,愣是推行不下去。

为什么老百姓不愿意改稻为桑?今天我们从三个方面来探讨一下。

一、为什么要改稻为桑?

年初的御前财*会议说了,因为工部和吏部的超支超用,导致国库亏空。为嘉靖修宫殿道观,严嵩严世蕃光运送宫殿所需的木材就多花掉近三百万两,还要重建道观,建万寿宫等等需要更多。江浙地区修河道又花去两百万,最后加上杂七杂八的开销竟比去年预算多出了八百多万两银子,国库见底了,明年还要花钱,所以要想新的法子,弥补国库亏空。

而浙直总督胡宗宪对这件事的评价是:

“这条国策,一开始就不应该在浙江来实行!”

改稻为桑,真是为了国家,为了百姓?不是,对吧?它是为了填补国库亏空?所以在浙江实行改稻为桑,来增加国家的收入。

不过是变了个方式来对百姓进一步地搜刮,为严*和丝绸大户们提供谋取利益,多贪一点。

为什么身为桑农的齐大柱也要反对改稻为桑?

很明显,连一个桑农都知道这“改稻为桑”实际上对百姓毫无益处,只是为了满足那些官员甚至嘉靖和乡绅的贪欲罢了。

二、改稻为桑的时间地点不对

要改稻为桑,也不看是几月份,立马推行稻田改桑田,为什么?

因为*策说了:改了桑田之后仍按稻田收税,丝绸比粮食更值钱,赚的利润更多啊,简直赚翻了!

民以食为天,百姓不管什么国策,首先要吃饱饭才行。稻苗已经种下去了,就算种桑苗也要收了今年的稻子才行,不然百姓吃什么?怎么过冬?吃桑叶吗?

再说,一个省的田地都改种桑苗了,从外省调来的粮价会怎样呢?百姓能不能买得起?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一定会蹭蹭往上涨。

为什么?因为没有百姓粮田了,粮食还要向别的省借调,运费要不要?运送粮食的商家要不要赚取利润?如果再加上商人囤货居奇,抬高粮价,老百姓怎么生活?

三、百姓不再信任官员

当时是嘉靖四十年,公元年,大明已经建国进两百年,放在其他朝代,或许都已经没有了。

此时的大明朝,土地兼并严重,赋税严苛(百姓所耕不过天下半数田地,却要缴纳天下所有赋税),官员乡绅占有着天下过半的田地,而且还不用缴纳赋税。

百姓作为底层,从官员那里吃的暗亏也不是一次两次了,那些官员有哪次是真心为百姓着想?

由此可见,上利国家、上利严*、上利官绅倒是真的;下利百姓?可不见得!

“全浙江的人死绝了,也得改……”

“死一千个人,死一万个人,全浙江的人死绝了也得改!”

在马宁远抓住带头反抗踏青苗的齐大柱时,马宁远问齐大柱:

你一个桑农为什么要带头反对?”

齐大柱回答道:“心中不平!”

而马宁远是怎么做的?问他认不认识倭寇头子王直,直接就给齐大柱按上通倭的罪名,带到总督署问罪……

为乡亲抱不平,直接就是一个通倭的罪名就扣下来。马宁远自己也是乡下人,进士出身,老百姓不愿意改稻为桑他怎么会不懂呢?

而且后面郑泌昌何茂才也想用“通倭”的罪名来构陷海瑞,可见借“通倭”为名栽赃陷害在浙江早已是常态了。

上面随便一句话,下面就有可能死伤无数。

“后年,再后年必反”

如果真的在浙江实行了改稻为桑,处理不好的话,加上倭寇扰乱,百姓今年不反,明年不反,那后年,再后年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nadw.com/yljj/13555.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265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