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

羽化成蝶的春蚕16小猪琦琦的妈妈


山里人,一到春天,家家户户都开始养蚕。你看,大圆竹簸箕,又称“圆竹匾”。一个又一个,从堂前摊至小院。竹匾里布满了嫩绿色的桑叶。白净净、圆滚滚的桑蚕,在青香的桑叶上,伸缩着向前爬行。桑蚕又称家蚕。不论大张,还是小张的桑叶,桑蚕都爱吃。不过,刚出生的蚕宝宝,还得选最鲜嫩的桑叶,剪碎或成条状喂食。大大小小、胖乎乎的春蚕儿——沙沙沙、沙沙沙,不辞辛劳、日夜不停地啃着桑叶,倔强生长。蚕宝宝啃光了一层桑叶,蚕主人又铺上一层,看着它们一天天地长大,有多欣慰啊!养蚕的工序虽然不是很复杂。但是,养蚕人,对每一道工序的要求还是要严格把好关的。每天对桑蚕啃过的桑叶渣,包括对蚕宝宝排出的黑色粪便籽,都要清理得干干净净。“对蚕宝宝的呵护,要像养孩子一样仔细。”妈妈说,“马虎了,是给自己添麻烦。”开始,我对妈妈说的话不够理解。后来,经历了几件事,我才悟透了妈妈常说这句话的意思。其实,蚕宝宝是变态类昆虫,是一种以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在伺候蚕宝宝时,有几个重要的环节,不可忽略。尤其是对桑叶的处理,必须要干燥、干净。养蚕一般在春季和夏季。春夏季的雨水较多。在喂食蚕宝宝桑叶的时候,一定要把有雨水淋过的桑叶,一张张擦干后再晾晾。在完全没有水印的前提下,方可铺给蚕宝宝食用。“蚕宝宝吃了带水的桑叶会吐*水。”妈妈告诉我们,“怎么办?就必须与正常的蚕分开养了。这样,是不是挺麻烦的?”想起小时候养蚕的经历,非常有意思。有一次,我们几个同学约好,放学后去对面沙洲采桑叶。小丽、小青和小花三人带着背篓来到我家。我叫上四哥、五哥一块儿去。因为四哥、五哥会爬树。采桑叶能爬上树,当然好。因为,只有爬到树上,才可以采到最鲜嫩的桑叶呀!父亲用小船,送我们六人去到河对岸。河对岸是一片绿洲。郁郁葱葱的桑林,散发着桑叶的纯香味。采桑叶的人可多啦!他们有的划着小船,还有的撑着竹排……来到河对岸的沙洲——一拨又一拨的人,大篓小篓,大包小包——满满当当。“小丽,来这边吧。”小花在喊,“我和小青,还有好好都在这儿。”“我这边也挺多的。”小丽回应着,“四哥五哥已经爬上树啦。”“好吧,各自先忙。”小丽没意见,“咱们稍后再会合吧。”我们带的竹篓和布包包都塞满了桑叶。四月天,桑葚也趋见成熟。初熟时的桑葚为绿色,成熟的桑葚,色紫红、质油润,酸甜适口。我们一个个吃桑葚吃得满嘴乌紫,连白白的牙齿都变成了紫红色。你看看我,我瞅瞅你,谁都不好意思咧开嘴笑。后来,我们还采了一些熟透了的桑葚带回家。“绿色的,留着再长长吧。”小花呡着嘴,“过些时日咱再约,专程来采桑葚如何?”养蚕的乐趣,不仅如此。人们都说,食用蚕蛹,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小时候,吃蚕蛹的情景,依然清晰。“蚕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父亲劝我们尝尝,“油炸蚕蛹脆又香。”看着父亲把蚕蛹从中间剖开,去掉黑色的东西,收拾得挺干净。我们才敢吃的。吃到嘴里,才真是觉得酥脆松香,好美味!听着爸爸妈妈,讲蚕的一生所经过的蜕变成蝶蛾的过程,我非常震撼,也特别感动今天,我对唐朝李商隐的《无题》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含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你有听过春蚕蜕变成蝶蛾的故事吗?你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明天继续分享。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nadw.com/yldl/12971.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26504号-3